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9-01-07尚晓光
尚晓光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1]。有研究指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期间常合并不同程度脑损伤,极易引发全身性代谢紊乱而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加上患者伴发进食困难,从而引发水电解质失衡、血清清蛋白丢失等现象,影响患者预后[2]。为此,本文对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选自我科2016年1月至 2017年7月,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3例,18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35~75岁。研究组33例,20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6~72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入选标准[3]:①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②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在家属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④病情稳定;⑤无精神障碍。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普通肠外营养支持护理,通过静脉将脂肪乳、碳水化合物进行输注,并采取也相应的护理如下:评估病情、营养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完成营养液配置,即现配先用,保证24 h内输完;保持输注连续,速度不宜过快;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24 h出入量等。及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研究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如下:①营养液灌注方法,鼻饲1~2 d,给予鱼汤、米汤等食物,未出现不适,再增加蛋白质及热量,如混合奶,灌注量为50~100毫升/次,无腹胀、呕吐,则增加至200~300毫升/次,每间隔2~3 h喂养1次,5~6次/天,严禁夜间鼻饲;保持鼻饲温度约36 ℃;②清醒者,加强心理护理,并详细说明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必要性,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接受并配合肠内营养治疗;昏迷者,以细小营养管进行鼻饲治疗;烦躁者,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自行拔除鼻饲管。此外,妥善固定鼻饲管,每日测量胃管外部分长度,注意是否有鼻饲管脱出迹象;每次鼻饲后使用30 mL温水冲洗,避免食物凝聚在管内,造成堵塞;保持胃管外部清洁,每日更换固定胶布;③鼻饲前,抽吸胃管,确定胃管在胃内的同时观察胃内残留物质的量,残留量>150 mL,提示暂停鼻饲;鼻饲时取半卧位,鼻饲后为半卧位0.5~1 h,再改为平体位,促进食物消化,与此同时保持患者处于安静状态0.5 h;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提供口腔护理,2次/天;密切监测患者血糖、生命体征、胃液颜色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腹泻、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血糖、血清白蛋白、出血量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s”,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出血量、血糖、血清白蛋白的比较:研究组出血量(31.27±7.37)mL、血糖(9.53±3.57)mmol/L,血清白蛋白(45.95±4.97)g/L。对照组出血量(43.85±5.41)mL、血糖(13.97±5.31)mmol/L,血清白蛋白(37.55±3.67)g/L。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t=7.904 ,3.986,7.810,P<0.05)
2.2 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发生消化性溃疡、恶性呕吐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06%)。对照组发生2例消化性溃疡、2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1例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24.24%),差异存在显著性(χ2=4.243,P<0.05)
3 讨 论
一般来说,急性脑出血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情况,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加重病情进展,增加多脏器功能损害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直接危及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易引发肠黏膜萎缩而形成胃肠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得以运用,有助于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并且可以促进胃肠道的吸收,患者预后恢复良好。有研究指出,加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而且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4]。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糖、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其预后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原因如下: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实施能够确保鼻饲正确使用方式、维持灌注液适宜温度、保持鼻饲管通畅等,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消化道出血、腹泻等)并积极处理,成功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安全保障。
综上,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