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

2019-01-07王长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

王长梅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透析,辽宁 大连 116033)

血液透析(HD)是现阶段临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方法,通过代换原理,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等,达到维持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效果[1]。在治疗过程中,受机体状况、透析操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危害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2]。临床研究指出[3],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配合准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应用效果良好。本次研究则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一观点进行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科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5)。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85±4.79)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3.86±4.52)岁。本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获知情权,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记录其血液透析前后各项体征的变化,注意室内通风及整洁度,及时在医嘱下处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给予准确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对患者报以亲切、主动的态度,向患者讲解血糖透析治疗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热情、亲和的态度,良好的沟通方式,降低患者对血液透析的抵触感,缓解其机体应激反应,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接受护理及治疗。②环境护理:过于枯燥、严肃的血液透析环境会对患者产生压抑感,使其变得烦躁、易怒,导致心率加快等。为减少病房环境对患者情绪方面的影响,在保持室内整洁、舒适的同时,可适当配备报纸书刊、电视、风景画、绿植等物品,营造舒适的环境,降低环境对患者带来的压力,减少导致不稳定心绞痛加重的诱发因素。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患者在血液透析后2~3 h出现心前区痛及压榨样疼痛,并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时,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需经心电图检查诊断。对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减少血流量,减慢脱水速度;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医嘱下给予药物处理。④合理用药:护理人员通过前期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掌握其既往病史、用药禁忌证等情况,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其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可迅速上报进行解决;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定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给予患者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⑤饮食指导: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期间,可进食部分流质食物以补充机体能量;在饮食指导中,护理人员需要对部分高血钾患者进行区分、标识,给予其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如,禁止患者食用橘子类含钾元素较高的食物,多进食绿色蔬菜等,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对患者机体带来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①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环境设施、质量与安全、服务态度、操作熟练度等4个维度,单项25分,满分为100分,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②统计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腹部皮肤瘀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45×100%。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经评估,对照组环境设施(15.36±2.32)分、质量与安全(17.24±3.16)分、服务态度(16.47±2.44)分、操作熟练度(17.64±2.12)分;观察组环境设施(20.25±2.21)分、质量与安全(22.13±3.05)分、服务态度(21.36±2.33)分、操作熟练度(22.53±2.23)分;组间依次对比:t=10.238,t=7.469,t=9.723,t=10.66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腹部皮肤瘀斑2例、感染1例、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8%(8/4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腹部皮肤瘀斑0例、感染0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组间对比:χ2=4.050,P=0.0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使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生存时限明显延长,但是,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仍是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主要死亡原因[4]。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需要临床加强重视,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现。

血透室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密切监测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对患者的主诉情况作出反馈,在医嘱下处理各项异常状况[5];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积极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饮食等,以减少血压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诱发因素[6]。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准确的临床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具有优越性。提示,对血液透析治疗中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其心理状态、机体状况、环境及饮食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从而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后,临床给予准确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血液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