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观察
2019-01-07康旭明
康旭明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中医院外一科,辽宁 丹东 118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可造成患者的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应以完全闭塞动脉瘤,使动脉瘤完全排除在血液循环外,手术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术式,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效果,从而为颅内动脉瘤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腰椎穿刺术确证为颅内动脉瘤,排除复发动脉瘤、脑疝形成者及资料不全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0~70岁,平均(61.15±4.43)岁;合并疾病:糖尿病8例,高血压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50~70岁,平均(61.26±4.51)岁;合并疾病:糖尿病6例,高血压9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采用颅脑 CT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的结果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将皮肤、脑膜逐层切开,血管关系明确后对动脉瘤所处血管行临时阻断术,同时使颅内动脉瘤颈充分显露,采用德国蛇牌动脉瘤夹钳对动脉瘤颈进行夹闭操作,同时采用罂粟碱(规格:30 mg,国药准字号为H63020199,由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60 mg+6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对动脉瘤所处血管进行湿敷止血,最后将脑膜缝合。对于严重脑水肿的患者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后予以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手术前2 h予以5 000~7 000 U肝素钠静推,术中持续给予1000~2 000 U肝素钠以保证活化凝血时间在300 s以上;采用颅脑 CT 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定位,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动脉瘤颈情况选择适宜的弹簧圈,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定操作角度,查看患者动脉弓上行支的走向及位置,制定手术路径,依据神经的定位体征进而确定第一靶动脉,然后在动脉瘤同侧股动脉置入6F导管,完成脑血管造影操作;在手术路径图的引导下通过弹簧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操作,然后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认栓塞完全后将脑膜进行缝合;手术后予以抗血管痉挛药物,嘱咐患者绝对卧床制动24 h。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统计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65±24.24)mL、(388.79±29.98)mL;手术时间分别为(54.45±4.31)min、(65.68±8.87)min;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察组患者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为4.65%(2/43),其中脑积水1例,脑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7/42),其中颅内感染4例,脑积水3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分布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一种异常突起物,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颅内动脉瘤是造成颅内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脑干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的关键。当前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仍以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为主,动脉瘤颈夹闭术指的是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所处动脉进行临时的阻断,并完全夹闭颅内动脉瘤颈,从而有效避免颅内大出血的发生。近些年,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完善,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越来越被神经外科医师认可。血管内栓塞术指的是采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作用,该术式还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段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及评估,能更有效的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所处动脉血管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相较于动脉瘤颈夹闭,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