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01-07宋丹凤
宋丹凤
(丹东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 丹东 118002)
胃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国家中、日、韩的患病率几乎占全球的66.7%[1]。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结果表明,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人数达到95.2万,而我国达到40.5万,死亡人数达到32.5万,我国胃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存在一些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或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迫使终止治疗,从而需采用二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比较了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年至2016年9月100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活检证实,无外科手术指征;②年龄<75岁;③预计生存时间不少于6个月;④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⑤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无效。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3±5.0)岁;病理分期:ⅢA期38例、ⅢB期45例,Ⅳ期17例,随机分为替吉奥组与阿帕替尼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替吉奥组:予替吉奥(维康达,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03),根据体表面积决定剂量,体表面积<1.25 m2,40毫克/次,2次/天;1.25~1.5 m2,50毫克/次,2次/天;≥1.5 m2,60毫克/次,2次/天,饭后30 min服用。阿帕替尼组:予阿帕替尼(艾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4),120毫克/次,1次/天,早餐后30 min服用。
1.3 观察指标:按WHO实体瘤客观评价标准[3]:肿瘤消失,且维持时间4个周以上为完全缓解;肿瘤减小超过50%,无新病灶出现,维持时间4个周以上为部分缓解;肿瘤减小在50%以内或有增大但在25%以内,无新病灶出现为稳定;肿瘤增大超过25%为进展。临床获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阿帕替尼组完全缓解9例(18.0%),部分缓解21例(42.0%),稳定16例(32.0%),进展4例(8.0%),临床获益率为92.0%;替吉奥组完全缓解6例(14.0%),部分缓解12例(22.0%),稳定21例(42.0%),进展11例(22.0%),临床获益率为78.0%,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阿帕替尼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0例(40.0%)、手足综合征7例(14.0%)、高血压14例(28.0%)、口腔炎4例(8.0%);替吉奥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4例(28.0%)、手足综合征3例(6.0%)、高血压7例(14.0%)、口腔炎7例(14.0%),阿帕替尼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较替吉奥组升高(P>0.05)。
3 讨 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名列首位,主要好发于50~8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发病率接近女性的2倍[4]。替吉奥为口氟尿嘧啶的衍生物,成分中含有吉美嘧啶、替加氟及奥替拉西,其中的替加氟为5-氟尿嘧啶前体药,可经代谢转化为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可在二氢嘧啶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而吉美嘧啶可拮抗5-氟尿嘧啶代谢酶活性,从而延长5-氟尿嘧啶的抗癌活性;奥替拉西则可抑制氟尿嘧啶的磷酸化,减少胃肠道反应,提高机体对替吉奥的耐受性。该药经口服,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阿帕替尼可通过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的过程,影响肿瘤组织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5]。本研究采用上述二药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临床获益率为92.0%,明显高于替吉奥组的78.0%,与既往研究一致。但阿帕替尼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较替吉奥组升高。总之,与替吉奥相比,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可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但需注意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