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怀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2019-01-07张方华
张方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为了有效改善目前出现在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中过于直白的公示、偏重于经济的资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不平等的权利与义务等不良现象,就要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独立的意志观念得到触发。在进行资助工作时要注重重要环节的创新,维持在资助上的公正和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平衡;对其增加心理疏通,增强其心理素质;将贫困生的感恩之情和奋斗的意志触发出来,提升其独立的本事,利用体系机制的创新将人文关怀最好展现,使资助育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1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及问题
1.1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不全面,难度大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贫困生的等级分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等2-3档[1]。优先考虑有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再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等级的评定。在有差异的经济发展与人均的收入水准面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资料不完整,对高校贫困生依据科学技术进行认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其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断定就没有规律可以依照。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投入不足
在进行调查之后得到,部分高校在进行贫困生的资助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在对其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问题解决上更是没有作为,将云南某大学为例,在2017年至2018学年期间确定的贫困生的总量使1796人;2017年期间有184个勤工俭学的位置,有将近1000人被安排上岗,发放的工资总和月14万元,在进行助学贷款的发放人数上有182人,到达91万元等等资助的措施。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进行全面性的解决高校学生的贫困问题,仅仅依靠这些资金与助学岗位是不够的,在进行“奖”、“贷”、“助”、“补”和“减”这些措施时,资助金额的不足,被资助的范围过窄,资助的岗位不足等现象经常出现。
1.3 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资助机制的资助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资助长时间不见成效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勤工助学的机制建立时未能与校外社会进行联系,导致助学岗位的匮乏[2]。没有创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和社区进行合作的、校里科研类型的助学岗位与基地。其次,对勤工助学的机制的运行缺少监管。很多的中介因为勤工助学岗位的供应不足而进入,这使学生在进行勤工俭学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同时使勤工俭学的工作成效被降低。还有就是助学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与学校提供,没有对资金进行监管的专业部门,为腐败的行为提供了机会,制约了勤工俭学成效的完整体现。最后,由于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元素,就造成了在进行岗位工作时没有竞争,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生活社会技能得到很好地提升,还使其自尊心与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抑制作用。
2 构建以人文关怀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有效途径
2.1 尊重差异的原则
我们在进行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时,要将学生看做有独立人格的整体。每个学生由于所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的差异,导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要根据其特点,重点关注其多样化的需求状况[3]。倡导充满关爱与个性特点的教育,对学生中所具备的个体差异进行认可与尊重。使贫困生尽可能的做到学会承担责任,关爱自己、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发展潜力被最大化的激发出来。在进行资助工作时将关爱融入其中,对贫困生在情绪上进行安抚,使他们的不平衡心态得到释放,安抚其敏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战胜困难时起到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的远见性等。所以,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对于高校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以人为本,培养贫困生的健康心理
人文关怀在搞笑的额思政课上以以人为本的形式体现出来,将大学生的发展作为本,“以人为本,不单单是为了人的发展,还要以人为媒介进行,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就要依靠不断的对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身心素质进行提升”[4]。在大学是中贫困生所处的位置是相对较弱,因此将以人为本融入进工作中,使人文关怀得到有效展现。在进行资助工作时实施者要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加以重视与尊重,使学生在心理与精神层面的世界得到丰富,引导学生打消消极的心态,建立自尊心,使其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个体,用于打破现在所处的困境,成为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在资助中融入进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养成,起到尊重、理解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进行肯定,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他们在大学期间积极进步、全方位成长。
2.3 建立经济扶困为主的人文关怀
心理扶贫在缺乏经济帮扶的情况下要得到预期的目标会很不容易。对“奖、贷、助、减”等规则进行持续的更新补充,提升帮困的质量,为贫困生的基础生活条件提供保证,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真实的人”的需求入手,从对弱者权利的进行保障入手,对贫困生的感受进行充足的思考,保护他们敏感脆弱的内心,将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展现[5]。例如,加大力度进行勤工助学工作的进行。勤工俭学是学生在学校或假期时间在校内外进行的有偿的工作。在有有关部门对勤工俭学工作进行支持的情况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对困难进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有有着起着很大的重要性。开始,要使学生们打破其所固守的“等、要、靠”观念,引导其利用自己的能力来的到收获,使自己跨出困难的境地,然后,利用勤工俭学,使学生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最终,作为社会实践之一的勤工助学,学生在进行时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阻挠,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面对时,学生的心里、生活素质与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使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了经验的储备。
3 结束语
以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的任务,有着长远的发展潜力,不仅使学生当前的困境得到解决,还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有了更好发展自己的机会。在学习、社会所提供的的岗位需要下,以学生的客观需求为参照,对学生进行指引、激励来使其利用自己的能力得到相应的资助,顺应资助形式由以往的福利形式向激励型进行转换;不仅做到对学生的经济帮扶,还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对其学业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灌输学生自立自强的理念,将对学生的贫困资助进行深入,不能仅仅保持在资金帮扶的层面上,调动贫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有自觉性的自由的主体,在资助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使学生的身心积极健康成长得到保证。在正义的准则下,利用多样化的、充盈关爱的形式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