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茶文化的应用

2019-01-07靳君梅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茶文化协会心理健康

靳君梅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此种性质积极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对学生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在此种背景下,在学生的教育环节中合理融入茶文化的优良品质,并对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加强培养,确保学生心理更健康的发展,以此为传承与弘扬茶道精神夯实基础。

1 茶文化的内涵

所谓的茶文化主要以茶为主体,以文化为主导,将其的精神品质黏附在茶类、茶技、茶器等形式加以体现,伴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日渐升高,饮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成为一种常见品,为顺应现代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物质基础早已无法符合国民群众的诸多需要,需以文化精神的角度对茶进行深入了解。在中国茶文化早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中属于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内涵的重点呈现,茶源于鬼斧神工的自燃,其与世无争,品性温柔敦厚,能使人的心境豁然开朗。茶文化在茶道精神内涵的推动下,使其步入另一层高度,让饮茶别具风味。

茶道精神属于儒家思想重点呈现方式之一,其具体呈现于中庸之道的两方面。一方面,基于精神文化方面而言,中庸之道提倡顺其自然、不强求的人生姿态。饮茶自身就具有清除肺火之效,让饮茶者烦躁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舒缓,切齿淡雅舒适的状态。另一方面,若想成功地沏出一壶好茶需多道工序,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掌握好煮茶的火候,其对茶的口感具有直接地影响。这就对煮茶者提出熟练掌握煮茶技术的要求,再以细致的手工进行操作。很显然通过煮茶手法即可了解到一个人所追求的生活品质。

在品茶过程中,茶味儿通常都是先苦后甘。苦,如同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甘,恰如经历困难后一道绚丽的彩虹。不管遭遇何种艰苦,都应尝试维持祥和的人生态度。此种优良的茶文化,正是现下高校教育中稀缺的一种精神,可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使用茶文化势在必行。

2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茶文化思想

当代社会中,青少年群体中存在诸多抑郁症患者。据相关调查表示,大部分抑郁症青少年患者通常都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条件良好地家庭中生活,而且大多数都有着富二代的身份;(2)在家中是独生子,而且最少都是三代同堂,小时候生活在无限宠溺的家庭中;(3)家中最少具有一个应酬派或严肃派的长辈,对待子女关心度不够或太过严苛。这些都是助长青少年群体“唯我独尊”逆转心理的要素,因从小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成长,他们以为世界应该围绕着自己转动,万一环境出现变化,若他人行为威胁到自己或让自己感觉不便,就会出现消极心态。此类青少年群体不善于和他人交流,而且不懂得应该怎样对他人表达自己的友好,所以经常被别人误解。长此以往,此类青少年就会丧失和让人接触的想法,逐渐变得无助与孤僻。若是尽早让此类群体接触茶文化,定能让他们在茶文化中将和他人和谐相处的奥秘找出来,及其相应地表达自身想法的方式,这是由于茶文化思想提倡从全局角度来思考问题。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1 心理专业教育人才的缺乏

无论任意学科的施教者,其教学的主旨就是“教育人”,所以,虽说不同学科的施教者肩负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但其都要共同承担对学生强化培养的重任。高校阶段的学生性格方面正处在初步成熟阶段,心理教育效果的好坏对学生性格具有直接地影响。正所谓“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自身的性格”,这句话展现出性格对于个人人生的价值。而我国高校中大部分施教者仅具备胜任本科教学的资格证书,但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建设很空洞。诸多高校并未重视培训教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意识中以为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重要,还有的高校理所当然的想象只要具备较高的文凭心理素质必定会同样较高,高估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在其他国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通过心理学科的考试,很早以前国外的教育行业就意识到教师掌握心理学科知识的程度和高校教育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国内高校下这一方面确实缺乏重视度,这就造成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长时间处在表现形式上,极少可以将其落实实处。

3.2 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能力

基于发达国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将考核学生心理素质和学生学习能力摆放在相同的位置上,二者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占有相同的分数比例。而反观国内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与心理学科的开始占据总考核项目比重少于5%,这也指导者高校全体师生都朝着专业能力的方向进发,而事实上,依据不完整的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学历较高的人才与白领占据着最大的自杀比例。这就展现出国内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畸形态势。一个就饿段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若其的人格不健全,在社会现实的生活中定会成为心理方面的“侏儒”,轻而易举的就会让生活击败。

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茶文化的应用策略

4.1 对茶文化内涵的充分利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对茶文化进行有效地运用,首先,对高校提出对茶道精神中存在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的要求,保留精华,弃其糟粕。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合部分和课程结合起来。高校期间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教师在分析与教授茶道精神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强其的深度,因牵涉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偏差,因此此种模式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需求进行综合要求。随着新型教育模式的涌现,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型要求,教师除了需要储备丰富地知识量,还要对茶文化准确地掌握,唯有通过此种形式,才能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充分地融入茶文化。

4.2 选用相应地结合手段

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普及度日益提高,在此种环境下,要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地融入茶文化需充分借鉴网路科技,例如,运用网络平台促进和茶文化的有效结合。此种方法才能满足时下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能让教学方式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另外,在实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选用相应地结合手段。在课堂上尽量所选用讲述法,通过故事形式将茶文化精神内涵为学生讲述,讲述方法不可以单调枯燥,这样才不至于让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授中可适当增加适当地课堂环节,如引进茶文化相关的趣味性话题,让学生组织探讨。通过此种方法,更容易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有效吸收。

4.3 茶文化心理协会的加强设立

现如今,在高校中常见心理协会,但高校中罕见有关茶文化的心理协会,茶文化心理文化和常规心理协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茶文化心理协会不会对协会中成员的心理主动进行帮扶,协会的领导人员希望在自己的带领下让成员对茶文化进一步了解与认知,参加茶文化开展的相关活动,使成员可以在艾自然茶文化的生活当中学会应该如何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有效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将目标置于长远的角度,进而将自身发生的所有不如人意的事宜看淡。重点还有茶文化心理协会所开展的团建活动可以实现对协会组员集体意识加强培养,促进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肩负起自己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帮助与服务于其他成员。在诸多次茶文化的活动中,协会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实现本身的价值,进而明白奉献带给自己的快感,使那些心理存在障碍的组员利用和他们的和谐相处获得温暖,最终具备强大的勇气与内心面对各种挑战。

5 结束语

总之,茶文化观点以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地内心世界,人每天都需通过自身感官来进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联系的建设,诸多事宜都具备多面性,唯有站在全局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才能将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茶文化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茶文化协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