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儿童教育社的社务活动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2019-01-07贺鹏丽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儿童实验

贺鹏丽

(吕梁学院,山西离石 033000)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教育也在社会变革、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自清末肇始,经民国建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二十年代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变迁,伴随着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从模仿日本、模仿德国到模仿美国的不断转换,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逐渐本土化、科学化和民众化。此过程中,以促进儿童教育改革为目标的各种儿童教育研究团体不断壮大,而影响力最深远的是由陈鹤琴、张宗麟等人于1929年7月12日带头成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其前身为幼稚教育研究会,是由陈鹤琴、陶行知等人联合东南大学教育科、南京鼓楼幼稚园诸位人士于1927年3月在南京筹创。随着入会人员的不断增加,便将幼稚教育研究会更名为中华儿童教育社,并拓宽研讨范围,涵盖家庭教育、幼稚教育和小学教育等内容。此组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之一,为国内研究儿童教育的中心,其开展各项教育实验与研究、出版一系列儿童教育丛书、向政府建言纳策等活动,对民国时期我国儿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该社团参加了国际新教育同盟(New Education Fellowship)及世界教育专业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对世界儿童教育之改进亦有所贡献。故而,可将中华儿童教育社作为检视中国儿童教育向现代转型的一扇窗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此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社务内容:全心全意共谋儿童教育之发展

中华儿童教育社为当时国内儿童研究之唯一学术机关,社员遍各省市,平日对于儿童教育及儿童福利事业之倡导不遗余力。[1]本社以研究儿童教育问题、促进儿童福利待遇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社务总目标,通过组织各种儿童教育实验活动、传播与研究国内外先进儿童教育理论内容、向政府建言纳策等工作方式,来进一步探索中国化儿童教育发展道路,推动儿童教育现代化进程。

1.1 注重研究与实验,出版社团刊物

该社已明确规定其宗旨是作为纯粹学术机关,以研究儿童教育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研究工作是本社社务的重要方面。为了探索中国儿童教育的本土化、科学化和大众化道路,中华儿童教育社上下贯彻以研究儿童教育为主线。曾进行的教育研究与实验主要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教师教育与国民教育等方面。例如: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幼稚园毕业标准实验研究、幼稚园日课表实验研究、儿童中心教育研究、儿童健康教育实验研究[2]等。

作为该社的舆论阵地,刊物对宣传和推广儿童教育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中华儿童教育社非常注重各种刊物的编辑与出版。《儿童教育》是该社社刊,创刊于1927年,初名为《幼稚教育》,自1928年1卷3期起改名为《儿童教育》。每月出版一期,涵盖家庭教育、幼稚教育和小学教育等方面,以“供给具体教材、讨论切实教法”为宗旨。出版目的是要做小学教师的好朋友、幼稚保姆的好帮手,和他们讨论切实的教法,供给他们具体的教材,以便对教育方面有相当的贡献。因此刊物上很少载有纯理论的“亦须含有研究性质的”文章,不发空论,不说废话,专载幼稚园或小学教师所迫切地需要的课程教材以及实验问题,这样便可以使教师把刊物上面的材料实地应时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课堂或者教育试验中。内容包含学理讨论、教学训育、学校行政、试验报告、学校设备、关于教材和方法等。[3]

《儿童教育》的出版更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儿童教育研究与试验的注重,也为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有识之士提供了互相研讨与交流的广阔平台,以期共同进步,造福中华儿童。除此之外,该社还出版过《良师月刊》、《活教育》等杂志。并且悉心搜罗国内外教育刊物,一方面供本社同人研究参考,一方面选作摘要,载诸于刊,以供同好。

1.2 召开学术年会,开展读书讲习活动

中华儿童教育社举办年会有六项目的:讨论中心问题(阐明儿教真义)、报告研究心得、展览实验成绩、提倡研究风气、联络社友情谊、检讨社中业务。[4]该社自成立到1948年共开12次年会,每次年会皆能给予儿童教育以极大的贡献及良好的影响,聚合平时散处全国各地的儿童教育专业人士于一堂,探讨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国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教师教育等众方面,并且付诸实施,收效颇良,在国内外教育界享有盛誉,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研究的专业化、本土化、国际化发展,加快了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为了社友共同交换读书心得,以谋儿童教育方法之改进,总社规定所有分社,凡在县市社员达5人以上者,即可成立读书会。其中以上海读书会尤为活跃,逐月举行,从未间断,至1937年3月已开69次,每次到会人数,非常踊跃,研究讨论兴趣极为浓厚。曾邀请由美国考察健康教育回国的周尚君先生讲演美国学校卫生、陈鹤琴报告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情况、由日本考察儿童玩具回国的邵鸣九先生报告日本儿童玩具的发展情况等。这样有利于扩大社友的学术视野,了解国外先进儿童教育的发展状况,为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儿童教育提供借鉴。

因中华儿童教育社社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学教师,为了辅导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该社协助地方举办假期教师进修机构,以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等。如1936年暑假,该社与江西省教育厅合办年会讲习会,由专家领席讨论或试教,所授科目与教师有:《儿童教育概论》陈鹤琴先生、《教育原理》董任坚先生、《慈幼教育》张宗麟和屠哲梅先生、《父母教育及托儿所》胡叔异先生等。[5]从科目的教师配备来看,几乎都是本社举足轻重的人物,皆在某一领域有一定造诣,通过他们亲自讲习授课,足以证明此次讲习会质量之高,能够更好地普及儿童教育理论和传授教材教法知识等。

1.3 开展教育考察,积极建言纳策

中华儿童教育社为使中国儿童教育适应科学潮流,应时代需要起见,特举行国内外的教育考察,计赴欧美俄日者,先后达七八十人。其中,作为本社主要发起人,陈鹤琴先生于1934年7月28日至1935年3月7日赴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苏联、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及瑞士等11国考察教育。并在中华儿童教育社上海社友读书会第54次会议上,由欧美考察教育回国社友马客谈、陈剑恒讲演欧美教育新趋势及考察后的感想,特别是前苏联推行普及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作为借鉴。1935年7月在中华儿童教育社社员读书会上报告苏联见闻,对苏联教育设施和成就倍加称颂。[6]1936年从事于国内考察者,如葛鲤庭、雷震清、胡祖荫、张祖培、林荣诸君亦分赴北方各省实地考察。

作为全国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中华儿童教育社为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建议,将教育界、学术界及一切热心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各方人士聚合起来,共谋儿童教育改革之大计。在各项日常社务工作中,中华儿童教育社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各种教育问题,学术争鸣风气日盛,同时建议于官厅,被称为教育界的“民意机关”,民国时期政府曾采纳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建议及实验结果,颁布小学教育课程标准(除公民训练标准尚待整理外,其余均已公布)[7]、幼稚园规程和各种师范课程,也曾建议废止小学会考[8]等。

中华儿童教育社社务涵盖很多方面,除上述内容之外,还举办成绩展览,例如在第二届年会上展览各国儿童艺术成绩,共陈列6教室,琳琅满目,各具精彩,参观者络绎不绝,均同赞佩。参加者共19校,即日本小学、法国小学、美国小学、上海中学实验小学、太仓中学实验小学、无锡中学实验小学、镇江中学实验小学、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市立中区实验学校、上海市立旦华小学和上海盲哑学校等,增强了国内外中小学间联系,使我国儿童与外国儿童增进对彼此间的了解,传播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增长儿童见识,扩大视野。

2 活动特点:立足儿童,推动儿童教育现代化

通过对中华儿童教育社社务活动的详细了解,可以从这些活动及成效中看出该社的一些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方面。

2.1 广泛性:活动内容与范围宽广

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内”即自身组织、活动内容,“外”则是社会其他团体组织或教育机构等联系。该社社员聚集了陈鹤琴、马客谈、陶行知、张雪门等近代教育名流,亦有当时教育行政部门官员胡叔异、顾树森、吴研因等人,以及其他教育团体干事成员,如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晏阳初、华东教育会小学教育部干事赵传家、中华慈幼协会总干事吴维德、民众教育总干事付若愚等,还吸收了各级各类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上海广华大学教授董任坚,还有小学教员校长主任、幼稚园教师园长、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占很大比例,可谓是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基础力量。而社务活动更是兼容并包,内容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到国民教育、师范教育和乡村教育,涵盖教育众多领域;机构设置从总社、分社到读书会、讲习会,组织严明、工作有条不紊;出版物从月刊、年报到儿童教育丛书、教师文库、儿童读物等,涉及儿童教育方方面面。同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切实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联系,邀请外社参与年会,加入教育团体联合会,参加国际新教育同盟及世界教育专业组织,为国内外儿童教育之改进做出贡献。

2.2 民主性:内部管理自主公开

海外学成归国的爱国志士陈鹤琴等人牵头发起成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是由民间自下而上筹建的一个非官方组织的教育社团,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于1927年4月成立,并于1929年7月备案。虽然在政府干预范围之内,也受教育部和部分省的经费赞助,但是该社秉持独立自主性和民主性,采取民主投票方式组成理事会、委员会、监事会等领导组织,并且每年都会重新选举,可见组织机构设置自由民主。另外,实施活动民主,该社召开的理事会和年会,每次活动提案或决议都经过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制定具体方案,方付诸执行,从而开展各项工作,致力于儿童事业。还有吸收热心于儿童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该社,从总社发起人到分社各干事成员,尽管社员中有当局教育行政人员,但大部分的社员还是服务于基层的一线教师,带有一定的民间性。

2.3 实践性:注意开展教育实验

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前身为幼稚教育研究社,专以研究幼稚教育为目的,后因会社规模扩大,改为中华儿童教育社,以研究儿童教育学术、推进儿童福利和提倡教师专业精神为业务总目标,且为教师提供具体教材和切实教法,注重儿童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多项教育实验,如各种教育方法的实验、小学教材实验、教育玩具实验、儿童心理实验和分科师范制度实验等。“研究教育,必定要注重实际,但力量亦甚重要,因研究理论可以明了事实因果。”[9]所以该社除注重实际方面研究,还着手进行理论研究方面,来辅助研究实际之不足。因此,发表了很多教育理论的研究结果,譬如儿童中心教育理论体系、幼稚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理论等,使我国儿童教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具有广泛性、民主性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等特性的中华儿童教育社,坚守着为儿童谋福利之宗旨,秉持着儿童本位论教育思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爱护儿童的改革浪潮,使中国的儿童教育逐渐跟上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开始迈入儿童教育现代化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全方位发展。

中华儿童教育社自始自终秉持为儿童谋福利,增进儿童幸福为职志,通过对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探寻新儿童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传播西方先进国家的优秀教育制度和方法,希冀从根本上改善儿童受教育环境,改变社会对儿童的认识,提倡科学教养,以儿童为本,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文精神。受“教育救国论”影响的一大批教育家,尤其是沐浴着欧风美雨的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强调国民基础教育,尤其是未来主人翁的儿童,对国家与民族繁荣强盛的重要作用,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借助社团推动和引导中国自身儿童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中华儿童教育社经历了20多个春秋,对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贡献颇大,是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的一朵奇葩。在20世纪20年代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浪潮推动下,中华儿童教育社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召唤、儿童的福音。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教育会社,它是连结民众与政府的纽带,是唤醒成人对儿童重视的鸣钟,亦是增进中外儿童互信的桥梁。

3 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1年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指明了幼儿学习发展的具体方向。但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学前教育总体质量较低,入园难、入园贵、安全事故、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师地位低、待遇差、师资缺口巨大等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而且更要借助教育社团和其他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首先,充分重视学前教育团体,发挥其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作用。21世纪的中国,现代教育事业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改革不断与时俱进,制定新政策、建立新制度、采取新措施、加大教育投入。但政府的行政力量毕竟有限,无法包办改革中的所有问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而教育会社等组织机构无疑可将教育界、学界以及一切热心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各方人士聚合起来,以共谋学前教育改革之大计。

其次,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社团的影响力,广泛调动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研究的积极性。中华儿童教育社聚集了陈鹤琴、马客谈、陶行知、张雪门等近代教育名流和当时教育行政部门官员胡叔异、顾树森、吴研因等人,亦吸收了各级各类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不乏一线的优秀教师。在各项日常社务工作中,儿童教育社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各种教育问题,学术争鸣风气日盛,同时建议于官厅,被称为教育界的“民意机关”。所以,在21世纪的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领域,我们必须调动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发挥社团机构的凝聚力及号召力,广泛开展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再次,学前教育团体必须深入开展研究实验工作,近年来,多种儿童教育理论,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盲目搬用外国幼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现象比比皆是,鲜有自身特色。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引进、传播西方教育理念同时,无不开展教育实验研究活动,探索中国儿童教育的本土化和科学化,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这也是教育团体的生命之所在。

最后,学前教育团体要发挥好刊物等媒介物的舆论宣传作用。刊物、出版物等传播媒介是宣传理论思想、呈现研究结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儿童教育》、《良师月刊》、《中华儿童教育社年刊》及各类型儿童教育丛书,是中华儿童教育社宣传发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等教育主张与研究实验的阵地,是人们科学认识儿童教育的窗口,对儿童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舆论导向作用。而且可促进教育社会员理论素养的提高,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会员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儿童教育团体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国家财富的筑建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如果我们想知道明天会如何,只需要简单地看看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投资于儿童,就是在创造一个繁荣、公平与和谐的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深远的意义。但也须联合各教育团体和社会有效资源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推动21世纪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中华儿童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留守儿童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六一儿童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