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学要挖掘适当载体传承民族精神

2019-01-07李彩旗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载体民族学生

李彩旗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所谓载体,就是用以承载实体物质或某种价值意义信息的物质。它以此物的形式存在,展现着更为深厚而广阔的背景,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相关联的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就需要这样的载体,凝聚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的永续发展。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挖掘适当的载体,传道受业解惑,做好民族精神的传承工作,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世世代代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民族英雄群体辈出,民族精神的不灭,才使得民族在最危急的时刻,不致亡国灭种得以延续延续。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庙,诠释了精忠报国,唾弃卖国;厦门海域的郑成功雕像,无言地诉说着海峡两岸的同宗同族,分久必合;井冈山的红旗,昭示着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苦卓绝……。不同地区的载体运用,不仅要结合国家级的典型,更要注重本地区真人真事,注重挖掘身边普通人的非凡事迹。那么,如何利用、挖掘创造适当的载体呢?

1 利用已有的教材中本地英雄人物和红色基地,阐释理论,动人以情

近代以来无数人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孜孜以求,有希望洋务救国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中国重工业博物馆,启新1889,开滦矿山公园。学生现场抚摸1889纪念馆门前百年的银杏树,锈迹斑斑的旋转窑,第一台现代化采煤机,无不被那些开路者震撼,似乎听得到机器在呼唤富国,似乎在听得到前人喊自强。参观李大钊故居和博物馆,了解摸索救国之路的艰难探索,弄懂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在喜峰口大刀园,似乎听到了将士们的喊杀声,情不自禁地唱响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些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 组织学生挖掘未知的本土英雄人物英雄事迹

随着战争年代的久远,新一代青年学生对于战争,英雄逐渐淡漠,如何使大学生不忘英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挖掘本土英雄,是个好办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安排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家乡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跟父母祖辈了解自己家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哪些英雄人物,有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同学们热情很高,有的打电话,有的上网搜索,有的张家口籍同学以董存瑞为骄傲,讲述英雄的家事;唐山籍同学讲述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传奇,高小安的忠勇;承德籍同学讲述孙永勤的侠肝义胆;唐县的同学讲起白求恩的医术精湛,并在课堂上为大家朗读白求恩的遗言,大家凝神听自己的同学讲述他们搜集来的本乡本土故事,更多的是我们不曾熟知,但是实实在在发生的自己村子,四外八庄的真人真事,口耳相传,感人至深。这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的爷爷,太爷爷。他们在民族危亡关头,置生死于度外,用生命守卫自己的家园和民族的尊严,无论敌强我弱,无论赴汤蹈火,更无论放牛的王二小只有十三岁。搜集家乡英雄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强大民族力量,新中国的诞生就是这样千千万万无畏的英雄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义务维护宣传英雄事迹,增强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勤奋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

3 发挥学生特长,组织学生参与,用多种形式讲故事,再现感人场景和事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不同的展示他们特长的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方,创造性地学习,既提高了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目的。连续几个学期,对于艺术生源的专业,根据他们的绘画特长,我们组织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年后的我”“七十年家国赛青春”等手绘活动。教师启发学生用他们的视角,绘出七十年五代人,在国家处于不同时代的青年,是如何怀着青春梦想,建设国家,建设小家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美梦成真,有的人在国家危难时好梦落空,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和小家的变化。四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哪里?四十年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创作展示给同学们进行解说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加深理解,无论什么时代明白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的梦想总是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个人的选择和奋斗也必然与国家的奋斗目标想一致。

4 结合城市特色,参与生活实践

现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认识与他们的阅历密切相关。民族精神的传承应该渗透在生活实践当中。唐山是著名的北方瓷都,一年一度的唐山国际陶瓷博览会是重要盛世,它集聚全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名作,特别“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亚欧各国的陶瓷不断丰富着盛会,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观,对比不同的民族风格,加强艺术修养,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造型和色彩的不同,民族元素的提炼,北方的刚健,南方的秀美,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莲花喻清廉,河蟹的“和谐”谐音,抗震纪念碑、皮影彩绘蕴含的唐山元素,凤凰涅槃的抗震精神,葫芦造型的多子多福,松鹤图案的福寿延年祝福,九鱼图的年年有余的寓意等等,众多中华文化传统符号,正是汉字的魅力,中华国学瑰宝的光芒。

5 结合党和国家大事,展望个人前途,营造家国情怀。结合学校活动,展示个人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有的是活力和热情,乐于参与乐于展示,教学活动借助适当载体,在特定时间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2017年11月,随着十九大召开的日期临近,我们在艺术生源的个专业一方面介绍十九大即将召开,吸引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用手抄报的方式,再现十九大场景,介绍十九大主要内容。这使得学生主动关注十九大的召开,进程,内容,闭幕,手抄报设计体现了他们对十九大事件的态度,在手抄报的展示体现了学生对报告内容的理解。

在学校庆祝五四青年节和艺术节上,让学生用微电影形式,再现他们的大学生活,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增加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所有的师生再创造,都使得学生创造了自己的表达载体,形象化的表达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思政课不仅要阐释理论,方针政策,更要找到便于形象理解,切合学生特点的特定载体,传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使他们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明白自己职责,国家的历史方位,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做一个对民族和社会有益的人。◇

猜你喜欢

载体民族学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们的民族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