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1-07陈月娟
陈月娟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操守,其展现出人们对专业领域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一个代名词,核心是为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理念精神,指导着人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发展方向。从中职学校角度来讲,部分学生思想意识不牢固,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品格养成将存在一定的偏差。将思政课程作为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教育体系中,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念教导,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令学生具备独立、专业的品行,在未来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优势。
1 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行业领域内,通过精益求精、自我反思、追求完美等过程,形成的一种理念思想,工匠们在对某一件事物进行细节琢磨时,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体系中,本着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事物的品质上升一个台阶,以提升事物的最大效用。在新时代的到来下,多元文化的发展,令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转变,而工匠精神的出现,则是为社会文明体系提供一种衡量基准,其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标,是基层员工的理念导向。工匠精神内涵包含下列几点。
第一,爱岗敬业。敬业作为人们对本职工作的一种态度,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体系中,以满足企业及自身的发展需求。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执事敬”、“事思敬”作为一种民族美德,同时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基准,在时代的变迁下,逐渐通过现代社会的爱岗敬业彰显出来。
第二,精益求精。人们在对完成本职工作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认真排查、细部分析,以追求一种完美,而在工作人员的认知中,则多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来指引着工作方向,由此可见,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事物向完美过程发展的基础所在。
第三,创新精神。创新一直以来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导向,在工匠精神中可体现为行业领域、专业领域的创新,同时也代表着由匠心转变为匠魂的发展路径。
2 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缺失
中职教育的招生群体为初中毕业生,此年龄段学生的思想体系尚未成熟,对于专业化教育体系来讲,学生的思想认知形式要想与社会体系相接轨,还需经历一定的过渡时期,然后才能对职业观、价值观等形成初步认知。在此过程中,部分中职学校的主体教导思想偏重于课程教育,而忽略工匠精神的指导地位,此种教育形式上的偏差,将为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念相悖。同时,大部分家长对于职业院校的看法是,中职类、高职类院校均为教育产业的底层,认定教育资源落后,其实在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但理念的先入为主,大部分家长仍对职业院校存在误解。在错误认知理念的导向下,将令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断层,间接降低学生品格塑造、意识培养的效率。
此外,中职学校在对课程设定时,整体教学目标不明确、创新力度不足等,无法发挥出工匠精神特有的本质。此外,教材内容过于老旧,推陈出新速率较低,在当前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下,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课程教学角度来看,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如课程本身的渗透力度不足,且教学模式单一,则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路径研究
3.1 建设融合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思政课程,主要是以思想意识传输为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思想、理念引导层面来将,思政课程体系可作为工匠精神传播的有效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下,工匠精神与思政理念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在基础课程设定过程中,教师应对思政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思想同步、价值同步的知识章节,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以达到隐性教学目的。例如,将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美德相融合,通过历史角度向学生传达一种文化理念,彰显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此种文化则将对学生的思想体系进行引导,令学生正视自身与社会发展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为学生树立职业观念,此种形式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最适合的教育形式。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背景,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依托于精神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阐明工匠精神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深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意识共鸣下,完善学生的品格,令学生认知到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内控监管,令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此外,应建立教师、学生、理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自身的职业素养作为主线,对学生普及爱岗敬业的精神,在长时间理念渗透下,学生潜意识里将对此类行为进行认同。而学生作为课程主体,为加大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兴趣度,教师应通过各类教学活动的组建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则起到联动作用,中职学生的思想基础起步较低,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可直接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依托于理念教导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引,以发挥出课程教育职能。
3.2 建构实践类教学体系
目前,大多数课程思政教学多以理论教导为主,而工匠精神则作为一种抽象化理念,要想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中职学校应加大实践活动的组建。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应以渗透教学法为主,通过基础知识的逐层引导,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知识进行拓展,以加深学生的代入感。从工匠精神本身来看,如一味的对精神进行传输,则将导致精神层面与实践层面相脱轨,令学习本质脱离抽象化理念的学习范畴。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特性等,然后建立以课程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参与社会调研等,依托于实践活动令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领悟,然后形成自身的精神资源,进而令学生潜意识的认同感,待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将自主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令工匠精神得到发扬。
3.3 建立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建立是将工匠精神模块纳入到科目成绩中,主要以理论、实践为主,此等考核评价举措的建立对于工匠精神的发扬与传承,是一种基准衡量。理论知识的建立主要以基础内容为主,而实践部分则是学生日常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表现为主,其考核主体可是为班主任、专业课程教师、团委部门等,在多方的共同监管下,令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为工匠精神的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理念,其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引导,充分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进取精神、奉献精神等。从中职校园层面来讲,工匠精神的融入,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生领悟到精神实质、理念实质后,可对自身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等进行管理,进而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