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探究
2019-01-07张子丽
张子丽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 224005)
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借助电脑和移动设备等终端为用户传输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体[1]。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一系列突出优势:承载信息量大且信息实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多样等。受“互联网+”思维影响,许多行业都开始应用新媒体,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在此背景下,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引入新媒体,以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模式及方法。进而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从上述认识出发,本文主要在阐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全新契机的基础之上,探讨以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全新契机
1.1 拓展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采取的方式更为灵活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是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过去,他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单向传递式,即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非常单一、机械,不易使学生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因而效率比较低下。引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电视节目、电影等内容展开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大学生亦更加主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1.2 丰富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使用的资源更为多样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数量和信息种类均呈现迅速增多态势,相应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使用的资源也更为多样[2]。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取多样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世界、拓展视野。通过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资源,选取最符合教学目标及实际教学需求的新媒体内容,教师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气息,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应用新媒体为大学生展示多元观点,并通过辨析这些观点来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加强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增进
强交互性是新媒体的突出特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3]。利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搭建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优化教育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征。与此同时,新媒体还能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取来自大学生的反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
1.4 突出主体: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过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思想政治教育者灌输的思想政治内容,缺乏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有效引导大学生就具体的思想政治问题展开探究,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问题提出创新观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主动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接触网络新媒体的频率提高,通过将移动网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并结合新媒体设计主题思想政治探究,教师可以促使大学生以思想政治眼光去看待新媒体内容、整合相关内容完成主题思想政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新媒体实现创新的具体策略
2.1 利用新媒体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2.1.1 建设符合新媒体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虽然许多高校已有专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这些网站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未能集成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信息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为此,高校应重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一方面保留思想政治理论版块、及时更新最新的时事新闻和形势政策,另一方面则应增加思想政治媒体内容版块,在其中集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电影、歌曲、电视节目等,例如《百团大战》《湄公河行动》《战狼》《建党伟业》等,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其更符合新媒体特征。
2.1.2 建设互动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社群
互动性新媒体社群是指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创设的网络社群[4]。通过建设互动性新媒体社群,并在社群中开展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效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改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方式,教师可以在互动性新媒体社群中向大学生推送最新的时事新闻、形势政策以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并在社群中组织大学生对这些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并发表评价,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生活渗透、促使大学生随时随地参与思想政治学习。通过对大学生的讨论和评价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成分特征,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的相关言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即遵守新媒体使用行为准则并有效利用新媒体获取目标信息的品格和能力。要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新媒体,就必须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2.2.1 转变角色定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新媒体素养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新媒体学习者,因此需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学习新媒体使用行为准则,成为学生的行为模范,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从而有效促使大学生在应用新媒体时也遵守其行为准则。与此同时,高校应开展新媒体素养主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5],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整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适应新媒体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注重提高自身交流沟通能力,只有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大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内涵及重要性,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2.2 强化媒体实践,促进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触的媒介信息增多,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方式变化,提升其新媒体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对海量媒介信息和多元观点进行有效筛选、鉴别,增强学生的判断力,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为此,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新媒体实践,围绕思想政治内容设计新媒体探究活动,让学生应用新媒体获取相关信息,并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媒体搜集关于建国70周年的新闻报道及其他媒体信息,让学生分析新媒体报道的特征,并结合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对于新媒体上的观点进行辨析,从而促使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并形成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好移动端思想政治学习新媒体APP,比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学习强国”APP,让大学生系统学习上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将移动学习情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中,进一步促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学生生活。
2.3 加强对于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
虽然新媒体的开放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获得了更多样的信息和资源,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新媒体上也存在着大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悖的理念和观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形,除了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让学生有意识地甄别新媒体信息之外,高校还应加强对于新媒体网络舆情和新媒体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学生受到错误思想和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对于新媒体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理,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学生对此做出的反应,同时提前思考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并为其提前准备结对方案,以此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其次,加强对于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全方位关注学生使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止学生发表极端偏激言论、做出极端行为。
2.4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体系
教育话语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话语。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也应发生相应转变,使其具有新媒体气息[6]。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确立“以生为本”的话语应用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特征,选择符合学生性格和兴趣的网络新媒体话语。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网络流行语,比如在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可以引入“佛系青年”这一网络流行语,引导大学生分析“佛系青年”反映的人生价值取向,并结合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去评价“佛系青年”;其二,引入新媒体上的时事新闻作为教育案例;其三,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防止大学生应用不文明的网络用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教育途径拓展、教育内容丰富、师生互动加强、学生主体突出。为了有效应用新媒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建立起对于新媒体的全面认识,认识新媒体的内涵和优势,并通过建设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加强对于新媒体网络舆情及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的监督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这些策略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