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大学生德育方法的启示
2019-01-07王凡
王 凡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员修养、道德建设的重要著作,在其中,刘少奇对于党员的修养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突破了以往中国传统儒家修身理论泛道德化的缺点,将党员的修养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补充和说明。大学生德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大学生补充精神之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党员自身出发的修养理论与大学生德育理念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
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大学生德育的契合性
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大学生德育的是否有契合性是研究《修养》对大学生德育启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修养》与德育的契合性才能够进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1.1 修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是契合的前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修养》的目标是“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两者在表述上,也就是外在上是不同的,但是《修养》和德育在实质目标上都是为了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的进步,在培养目标上的部分一致性也就说明了其中部分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互适应性。
两者的培养目标又具有部分差异性,这部分的差异性主要是体现在德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他的目标相较于《修养》的目标就显得稍微低等一些。也就是说,德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基础,要求更为宽松,《修养》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其目标是更为严格也更为的理想化,但不是不会实现的。两者的培养目标是一种递进相连的,并不是一种割裂似的。这也就为《修养》为大学生德育方法的启示提供而一定的前提和可能性。
1.2 培养对象的相互交集是契合基础
《修养》和大学生德育在培养对象上是相互交叉的。《修养》面对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德育的培养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有一部分是党员,而党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两者之间是存在交集的,所以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共性。大学生德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修养》在培养党员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党员认清国内外形势,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动力来源。
《修养》和大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对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培养对象的相互交集为两者之间的结合和相互借鉴提供了基础。
1.3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契合的理论渊源
《修养》是刘少奇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修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党员自身修养存在的问题写作而成的。中华优秀的传统修身方法是《修养》的重要的思想基础。为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共产党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大学生德育理论同样是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德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两者存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也就为两者在集合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
2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要修养方法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全书共有九章的内容。从论述共产党员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强调共产党员的思想的可变性和与时俱进性。这也就是共产党员进行思想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2.1 在革命实践中进行思想修养
思想修养的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否则就会导致思想境界不稳定,难以持久。古代思想家们虽然进行思想修养,但是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虽有少数人能够做到“三不朽”。但是大多数的人仅仅理论上达到,到实践层面就难以进行,“在旧社会中,有许多人在受教育和学习的时候,认为他们所学的是并不需要照着去做的,甚至认为是不可能照着去做的,他们尽管满篇满口的仁义道德,然而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男盗女娼。”因此,思想修养必须在实践中逐渐纠正,这种改变不是突变的是逐渐接受的,思想上认同,实践过程中践行,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批评和自我批评
共产党员需要达到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需要对自身达到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自身需要什么,自身精神状态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只有达到这种才能反思,去认真修正自身的不足。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慎独”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认知的方式,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达到思想上的精华,将思想中的不好的东西驱逐出去。
2.3 坚定立场
立场是行动的出发点,只有稳定而坚定地立场,才能够始终明确自身将要到什么程度,始终为实现目标努力奋进。“严正对待这些无原则纠纷,始终站稳自己的原则立场,不被牵扯到无原则纠纷中去。”只有立场坚定,才能够有自身的立场,自身的原则。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边,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边,才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智慧来源。
2.4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为之奋斗的方向,为什么在革命斗争时期始终能够顽强拼搏,那是因为,每一位共产党战士都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永不妥协。党员个人有自身的个人利益,党本身也有长远理想,将党员自身的利益与共产党的理想相结合,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2.5 树立优良榜样
树立榜样是为了明确前进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就是共产党员的榜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有部分同志认为自己达不到马克思列宁那样的高度,是不对的,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达到马克思列宁那样高度的机会的。首先就是要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次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中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质,达到马克思列宁那样的高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3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方法与大学生德育的结合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方法和大学生德育的相互结合,为大学生德育的方法理论提供了借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虽然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大学生思想中仍然存在这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修养》所面对的问题相同,借鉴《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思想修养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提高方面的问题,帮助高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支撑。
3.1 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立场
当前大学生由于外部环境诱惑,思想上存在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倾向,这是由于其对自身立场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的,大学生是当前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知止而后有定”明确自身的立场,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前进发展结合起来。“你们在学校中受着同样的教育和训练,然而由于你们各有不同的品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因而你们就可能获得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才能保证发展的潜能能够真正的激发,未来发展的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
3.2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方面,坚定信仰,拥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始终要重视的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大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只有信念树立起来,才能够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保持昂扬拼搏的劲头,才能够始终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路上。
理想信念教育要抓住学生首先就要让学生认同,认同感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首要前提。与高校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是大学生就业和学习,学习过程需要理论性和实践上的相互结合,用正确的理念说服学生,用实践来证明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自身的培养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最终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保持,让大学生在时代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就需要将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只有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更加强大的力量。
3.3 督促学生在实践中改造思想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为新中国的建立、为救亡图存奉献心血,在当前和平年代,不需要每个人都贡献生命,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改造自身的道德素质仍然是当前大学生德育的方式之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验证认识是否是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前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能辨别真假,这就需要大学生们以实践为自身的武器,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在实践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民立场,在实践中将落后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剔除出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仅仅理论上的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进步提高,才能够巩固良好的思想境界。
3.4 帮助学生勇于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主要是对学生能够批评和自我批评上来说的,在传统的儒家的修养方式“慎独”的修养理论中,要“每日三省吾身”,进行自我审查,对每日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评价,这其实就是自我批评的一种方式。还有一部分是自身无法察觉到的,这就需要学生互相进行提点,互相帮助提高,见到对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能够中肯的提出来,而不是“视若无睹”。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进步。
4 结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大学生德育是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的,提高大学生德育的质量,需要广泛借鉴各方面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事求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帮助大学生们在思想境界和自我评价上都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