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口语课堂模式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支架环节

赵 静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1 研究背景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各种媒体设备的熟练运用促使其对课堂教学中设备和理念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口语课堂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本身就具有相对沉默性的特点,学生不想表达,不敢表达,不知如何表达,使得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何更新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笔者根据对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口语课堂实际中存在的现象,对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进行探索。

2 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而其中的“脚手架”(Scaffolding)一词,正是建构主义者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该教学法是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将过程细致化,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而在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学会自主学习,本身就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3 英语口语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英语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甚至有部分学生高中并没有英语课的学习。这也就导致进入大学英语课程后,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衔接出现较大的断层。而英语口语,本身作为一种输出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词汇量和句式的输入不够,学生不想说,不敢说的现象尤为严重,也就是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时常出现的沉默现象。

3.2 主观为难情绪。大多数学生对于感情的表达也通常有所克制,常常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抑制内心的想法不愿表达。一些学生英语口语基础差,发音不好,怕同学耻笑而羞于开口。这样的情绪感染到其他学生,就会使整个英语口语课堂出现沉默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停滞不前。

4 支架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鉴于上述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更为需要科学合理的编排来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感兴趣,并且知识也能掌握得扎实。

4.1 引入

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搭建本节内容的“脚手架”,使得学生进入情境。目前英语口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为话题式编排,要如何巧妙自然地引入本次课程的话题并且成功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处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学生现有的英语口语程度和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当今媒介种类多样,多媒体仍是作为引入话题的一项有效手段。由于多媒体手段具有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为一体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提供语言使用和交际的具体场景,这是基于英语口语课程本身特点而言的。此外,多媒体更易于将静态或者枯燥的知识以一种更立体或者有趣的方式体现给学生,让学生不易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出现课程气氛无法调动的情形。教师如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话题,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句型表达,学生的答案有较大可能出现单一化,或有内容想表达,但是不知如何表达。这时,如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与内容相关的,难易适中的情境短片或是动画,会更快更好地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在情景片段中获得思考的灵感。

4.2 交互式展示及帮助

4.2.1 演示技能

在多媒体手段有效地引入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先将其想法表达出来,并给予意见。在此环节中,可就出现的问题予以指正,如出现错误表达也应以婉转的方式及时纠正。在此之后,可以以线索式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内容正确地、完整地教授给学生。之前支架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自信度。在口语表达过程中遇到一些陌生的话题时,学生的表现一般会无所适从,甚至有些会丧失对英语口语的热情。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英语口语表达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能力,教会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本环节中,交互式展示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项有效方式。教师先将知识点清晰、无误地展示给学生,然后再由学生通过对话、情景剧等方式表现出来。

4.2.2 给予提示

在本环节中,如若学生遇到知识点理解的困难,抑或是在交互式展示中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提示的方式启发式地帮助学生,不必直接将正确方式直接告知。此手段为支架式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独立运用

独立运用是支架式教学法的成果输出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的有效方式。从开始的多媒体引入,到之后的知识点展示以及遇到问题后得到教师给予的提示和指正,到此环节,学生能否将知识点独立运用已是关键。先是由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然后做到在无需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英语口语课堂时常出现的沉默现象就是学生无法将知识点独立运用的一种表现。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或者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能将部分知识点表达出来,但是独立完成时就会遇到困难,经过前几个环节的铺垫,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运用的能力。

4.4 协作探究

为了使支架式的建构更有效,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支架攀升的方向发展。在此环节,可以将学生随机分为4-6人一组,独立运用后的小组式讨论,也不失为一项再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在原有支架上的难度提升,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在借鉴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的正确并且加固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模型。

4.5 课后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多种媒介的手段,获得自主学习内容的技能,将课堂中的知识点延伸得更深,更广,理解地更为透彻。因此课后的支架也十分必要。搭建的手段,包括布置小组活动,网上听说内容搜集,配音APP作业。教师在多种媒介平台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帮助,但把主体的学习和巩固留给学生来完成,从而起到既能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又延伸至新内容的学习上。

5 效果与评价

对支架式教学法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小组协作学习贡献率;③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度。此项评价方法可采用阶段性的量化标准来进行。教师通过记录学生阶段性的指标来为其之后的学习攀升建构新的“脚手架”。通过大量的课堂实例证明,在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从原有水平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获得有效的提升,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支架环节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架倾倒的分析与处理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