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学实践
——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为例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圈层合一动手

乔 萍

(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吴忠 751999)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重要论述,其思想核心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根据“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知识抽象且缺乏现实依据,如何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其关键是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知识讲解的突破口,理论学习联系实际生活,知识教学联系动手实践,在“教”与“学”的辅助下,最终与“做”实现统一。

1 浅析教材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第四节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本节达到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教材中,首先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然后利用地震波的特点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最后理解并掌握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这也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做”思想的课堂实践与运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理念,是地理学科知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科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为了突破本节课知识重难点,我尝试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为课前准备、课中探究以及课后巩固三个环节。

2.1 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材内容方面,整合教材知识点,化繁为简,分块进行梳理,将地球的圈层结构划分为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其中内部圈层结构作为突破点,设计动手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其中。新课程标准在本节课活动中提出建议是:“能够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的能力,在教法选择上,既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合作教学法,读图分析,同时又增加了动手实践法。

学情方面,考虑到本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为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探究上是否与探究西瓜成熟的方法一样呢,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的记忆上是否能借鉴生活中其他物品,例如半熟的鸡蛋等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预先设置的问题面前,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手段,对西瓜成熟方法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对于地球内部圈层探知的兴趣。在布置好问题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提前分好小组,同时购买好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为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做好物质准备。

2.2 课中教学做合一,动手实践得真知

根据“教学做合一”思想,本次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大部分的准备和学习活动实践工作安排至课前准备和课后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学生由好奇到认知,最终通过动手做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首先,邀请学生进行课前反馈,由于问题布置较早,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生准备充分,反映良好,为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做好开端。接着,通过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学生简洁明了的介绍了地震波在不同物之间传播的变化规律,学生直观的看到,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同,地震波在探测时也发生不同变化,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物质不统一的认知,进而出示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逐层认识,为了更好的认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下发至各小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橡皮泥制作出地球内部圈层中不同圈层的分布,在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布时,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最大化,同时也是本节课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最终落脚点落在“做”。

对于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尝试学生自学的方式。在课堂小结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中动手“做”的收获和感悟。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分配上,约5分钟用于学生课前活动反馈和评价,约6分钟用于讲解地震波的特点,约16分钟用于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的活动,约10分钟用于学生自学地球外部圈层结构,5分钟课堂学习效果检测,3分钟用于知识总结归纳。

2.3 课后积极拓展,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在课后,通过常规作业书写,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除此以外,通过安排每位学生用画图的形式将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结构画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

3 “教学做合一”思想实践于《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的成效

3.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教、学、做按比例科学分配,通过动手实践,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得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且具体。

3.2 寓教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指出:“整个生活,整个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本次课堂教学实践,将抽象的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中,用生活的经验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困惑,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蕴藏着大智慧,学生在动手辨别西瓜成熟时,也是科学家利用地震波进行科学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定程度能激发学生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最终实现德育的作用。

3.3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课堂时间局限。传统课堂气氛严肃,学生被动接受,很多教师也习惯于在课堂的45分钟时间的利用。然而,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后,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课前布置问题,学生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知,课中,学生反馈,教师实施引导讲解,实现教学内容重难点突破,在课后,通过布置书写作业和动手实践活动,继续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为先实践后学理论再应用于实践,整堂课程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45分钟。

3.4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在新世纪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1]。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地理课堂教学除了基本的读图、绘图能力外,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师在增加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利用不同形式,不断优化、强化实践活动。初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经历中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

4 结语

地理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会涉及到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地理内容而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联系,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据这项活动中涉及到相关地理知识、原理或规律。[2]“教学做合一”在地理教学中实践同时反映出地理学科教学应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不断进行尝试,大胆实践,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科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圈层合一动手
我也来动手
教学做合一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B站冲破圈层
人剑合一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开封“22证合一”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