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方案改革初探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究

2019-01-07陈润兰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工科学分量表

陈润兰,谷 丰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我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外语教育的大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起就开设英语课,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英语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能力发生的改变,近10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出表现和问题成因

虽然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因师资和教学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极不平衡且差别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分级教学

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着各不相同的英语学习需求。为此,分级教学不失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较好的方案被普遍实施。在学生入学时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根据不同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采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因材施教。

1.2 削减学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发展,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必要性的辩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削减学分成为伴随着这场辩论而来的改革潮流的突出特点。大学英语的学分从16削减到12个,更有甚者削减到6个。

1.3 从通用英语(EGP)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SP)

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听力和阅读能力,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参加英语研讨会并宣读论文,能英语撰写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该修订为专门用途英语,特别是学术英语的教学提供了政策指导,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开始向满足专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型。

这些改革都是为了让大学英语不再重复中、小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历经10年的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力度大、教学研究投入大,但效果不明显的状况。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

1.4 缺乏足够有效的学习时间

削减学分,导致教学时长不够。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训练上的时间减少,导致外语应用能力下降。

1.5 缺乏一体化的、有效的能力评价标准

大学生入学前经历的高考没有设定英语成绩的最低标准,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入学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标准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缺乏承前启后的评判标准。

2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中文简称《量表》,英文简称CSE)历时4年,于2018年2月正式发布,同年6月正式实施。其根据我国英语教育特点,将语言能力定义为:语言使用者或学习者运用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等,参与特定情境下某一话题的语言活动。《量表》是面向我国全体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依据把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分为三段(熟练阶段、提高阶段、基础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成3级,一共九级;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详实的描述。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参照《量表》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水平进行准确定位或诊断,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可以帮助制定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编写合适的教材(刘建达,2018)。

3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工科大学生在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满足国际市场,培养大量合格的既懂专业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国内众多理工科高校该校制定了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

3.1 保留大学英语12个学分,实施3+3+2+2+1+1方案

为了保证英语教与学的强度,保留大学英语的12个学分,把大学英语教学延长到第三学年。

3.2 改革课程内容

该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全国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英语水平不高,听说能力更弱。因此安排在第一学年的6个学分保持传统的教学目的不变,教授通用英语,旨在提高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学年分配4个学分给理工科学生,开设工程英语听说课程,通过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听说技能,旨在提升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第三学年分配4个学分开设工程英语读写译课程,强化学生在工程领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旨在为学生将来阅读和攥写英文标书、签订施工合同等打下基本的语言基础。

可是,这样的改革方案是否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对人才的要求,其人才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该改革方案教学目标如何设定、考核标准如何制定、教材如何选用?《量表》恰恰能够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

4 基于《量表》之口语能力量表的教学改革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情况,笔者以所在高校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CSE为指导,以《通用工程英语听说》为例,探讨理工科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

4.1 基于《量表》测评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等级

用CSE口语量表的描述语编制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和分析大多数学生当前的口语能力等级。

用CSE的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学生通过自评确定口语能力等级。

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可以客观地评定学生入学时的口语等级。根据学生当前口语能力等级和预期培养目标等级的级差,规划教学方案。

4.2 基于《量表》评估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需要达到的口语能力等级

根据毕业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工作要求,口语能力需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就专业领域内根据毕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能就与社会文化和学习相关的指定话题发表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语言丰富、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能在处理日常纠纷、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或协商。能进行正式的学术汇报,并根据提问做出进一步解释,表达准确、清晰、连贯。对照CSE,在口语能力量表中,相当6级标准。

4.3 基于《量表》制定改革方案

如果通过测评,大一新生的口语能力等级为4级,预期达到的等级为6级,根据《量表》的描述,从以下几个方面执行教学改革方案:

1)英语教学时间持续三年

2)4级到6级需要的词汇增长量约为3000词

3)确定每周的英语听力、口语训练的强度

4)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确定科学的测试方法和手段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口语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量表》的等级要求作为标尺,测评学生当前的英语能力等级并设定对学生培养的预期等级;把学校和学科的国际化培养目标对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等级要求,使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章可循,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理工科学分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不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