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的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耦合路径研究

2019-01-07成美莹董琳琳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生态旅游贫困地区

魏 登,成美莹,董琳琳,黎 怡,张 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吉林省境内具有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绿色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且形式多样,别具特色,如冬季的冰雪旅游等。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基础上,以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发出具有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为一体从而使旅游者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使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同时,精准扶贫脱贫以后,促进生态旅游更健康发展[2]。也即利用发展生态旅游的形式来脱贫致富,实现“脱贫”与“生态保护”双赢。本研究借助耦合机制,探索基于绿色的吉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为吉林地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消除贫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吉林贫困地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以吉林省划定的主要贫困市(县)白山市、白城市、延边自治州等地为主要调查区域,设定调查问题60个,集中为“贫困地区具有生态旅游潜力的现状以及旅游开发脱贫情况”、“存在问题的成因”,三个层面;开展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订;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9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结果显示,以乡镇为单位,共有14个乡镇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较大的潜力,占整个贫困地区的比例为38%,有4个乡镇具有一般潜力,占比11%,可见发展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潜力巨大。通过对问卷进行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贫困户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对发展旅游脱贫的认识不足;二是当地政府在以发展生态旅游方面脱贫施政较为困难,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三是资金支持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最大困难、四是生态旅游资源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吉林省贫困地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2 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关系分析

2.1 目标耦合关系分析

生态旅游目标旨在加强旅游地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使旅游资源能够维持可持续性发展,增加该地区居民的收益。精准扶贫目标旨在提高扶贫的实效和准确性,要因地制宜,脱贫要彻底,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增加收入,不能返贫。可见二者都具有可持续性、具有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目标。

2.2 绿色生态耦合关系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应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取向,体现了同代人之间和代际之间在生态旅游消费和开发之间的公平性,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精准扶贫应建立在复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上,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旅游者能够享受绿色自然的环境,贫困地区以绿色环境为依托发展致富,二者在“绿色生态”的价值内涵具有一致性。

2.3 空间耦合关系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吉林省贫困区域与生态旅游所需的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耦合性,且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区域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极具特色,结合精准扶贫与发展生态旅游在空间上的重合,将优质的生态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开发,推动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依靠生态资源脱贫,达到精准扶贫与生态旅游的空间耦合。在精准扶贫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的支持下,着力于构筑生态长效机制,生态旅游的开发会对脱贫、致富、保护生态在区域上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3]。

2.4 多元主体参与的耦合关系分析

坚持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贫困户、旅游公司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使用,将参与主体的合力发展到最大,深度完成多元化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运营、收益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和地区长远利益,符合参与主体的意愿、符合长久的生态发展和脱贫工作。

3 绿色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路径

3.1 建立生态旅游扶贫对象动、静态识别体系

扶贫对象的识别是基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环节,生态旅游扶贫对象体系的构建可分为动态体系与静态体系。从静态体系上,是基于政策、制定、村镇力量与群众参与的长期性稳定开展精准扶贫的系统性举措。从动态体系上,由于经济发展与扶贫效益的体现,原先的扶贫对象存在一定的变动,基于此,通过动态调整扶贫对象更利于实现精准扶贫理念。动、静态扶贫对象的识别体系相结合更利于具有针对性的、精准地开展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旅游与扶贫工作。

3.2 强化绿色生态保护举措

绿色生态保护是大势所趋,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的战略性事业,强化绿化生态保护可采取三类举措,一是产业布局上,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二是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推进绿色城镇化、环境保护、有效治理等方式推进绿色生态旅游的开展。三是自然生态上,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绿色屏障建设,推行绿色规划、低碳出行、绿色施工以促进绿色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发展生态旅游和脱贫致富工作的根本,也是红线,任何破坏生态的旅游和脱贫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因生态破坏环境破坏问题付出了沉重代价,应以此为鉴。

3.3 科学规划绿色生态旅游扶贫

精准扶贫政策为开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扶贫提供了重要基础,并充分发挥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协同作用。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精准开展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农家体验和生态旅游业等综合帮扶旅游观光项目,可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不同优势吸引城镇旅客,精准有效促进生态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完整、长远和可持续的规划,形成刚要,形成可供复制的样板。

3.4 提供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政策供给和制度

政府应形成精准扶贫的制度,推动扶贫攻坚的进展。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扶持生产、就业、易地搬迁、教育、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完整的制度政策,提供有利于以扶贫为目的、以发展旅游经济为脱贫方式的灵活政策和制度保障供给。

3.5 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政府、市场、贫困人口、公益组织、旅游公司等多元主体参与,将丰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推动生态旅游扶贫工作的发展。不同参与主体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实现绿色生态旅游发展与脱贫致富共赢,实现多元主体参与者共赢,并形成长效机制,形成成功的范例。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生态旅游贫困地区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