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5A景区漓江外宣资料比喻的英译研究

2019-01-07肖飞菲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喻体漓江英译

肖飞菲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漓江风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漓江的美陶醉了数不尽的文人墨客,也赋予了他们灵感,对于漓江的赞美不绝于口。这些赞美组成了现在对于漓江的介绍和宣传,而这些赞美中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其中运用最广的是比喻。这些比喻对漓江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漓江的美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为国家重点5A景区,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如何在外宣资料中处理这些比喻,显得尤为重要。漓江山水景观的英译不同于历史人文景观,不仅需要考虑译文要准确、恰当反应原文,更重要的是译文要在考虑外国游客文化和语言特征的基础上,生动、形象,地表达,从而协助外国游人领略桂林山水的奇特及魅力,引发其对美景的共鸣。

但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英汉语对于比喻的处理上有共性,但是更大的是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对于比喻的英译是非常复杂和难以处理的。那么市场现存的漓江景区外宣资料是如何处理这些比喻的呢?笔者走访,收集并分析了市场上接受度较广的三类外宣资料:导游词,旅游局官网的介绍,旅行社的介绍。经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在翻译策略上对于漓江比喻的英译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直译法,转换法,补偿法和舍弃法。

1 直译法

直译法倡导的是严复提出的翻译三个标准中位于第一位的“信”,即忠实,不增不减。对于英汉文化中相通或者相似的能互相理解的比喻,保留汉语的本喻体,忠实再现汉语的语言艺术。直译法是漓江景区里对于翻译采用最广的方法。

例1: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被誉为“黄金水道”。

The 83-kilometer waterway from Guilin to Yangshuo is known as the“Golden waterway”。

例2: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副典型的中国水墨画。

Every scene of the hundred-mile Lijiang River is a typical Chinese Ink painting.

例3:漓江像一条青罗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

The Lijiang River snakes its way like a blue ribbon between a thousand peaks.

例4: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画屏中惟有九匹骏马。

Seen from afar,the mottled cliff surface looks as if painted with a picture of 9 galloping horses.

例5:冠岩因其山形似一古老的紫金冠,而得名。

Guanyan has been given the name because the hill where the cave is located looks like an ancient imperial crown in purple and gold.

例6:这座山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

The whole hill looks exactly like a huge elephant stretching its trunk drinking water of the Li River

例7:它(黄色岩石)像一块黄布平铺江底,这里因名黄布,滩名黄布滩。

It(the yellow stone)is like a huge yellow flagstone lying under limpid water and people call it Yellow Cloth Shoal.

上面的七个对漓江比喻的英译采用的都是直译法,即汉语中的主体和喻体在英文译文中都保留了下来。最大化的实现了原文信息再现,风格和美感的体现,从而帮助西方游客体味漓江的美。

2 转换法

对于比喻采用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改变原文的喻体或形象,应用符合目的语喻义的喻体和形象。这样可以解决文化不对等和文化冲突问题,但同时又能达到相似的喻义。

例8:(游览漓江)宛如在仙境中游走。

He who sails along the Li River finds himself boating in a fairyland.

例9:桂林漓江段,河谷开阔,两岸名山平地拔起,四壁如削。

In the river section in Guilin,the valley is open,famous hills stand erect from the ground,and the cliffs are so steep that they seem to have been cut by a sword.

在上面的三个句子中,第一个把江波比喻为白练,第二个把漓江比喻为仙境,第三个把陡峭的四壁比喻为刀削尖的东西。但是在译文中对于本体和喻体没有直接英译,而是把这些比喻想表达的东西直接换成简单易懂的形容词,介词和动词。因为汉语中的喻体白练和刀削尖的东西比喻清澈的水和陡峭的山峰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很陌生,故而汉语原文中的喻体在英语译语中出现了空缺。而仙境英文中有相应的喻体,但是这里用介词短语做状语更能体现原文所想表达的意境。如果采用直译,机械地将其翻译过来,会使游客迷惑不解,只好舍其喻体,采用形容词和动词来翻译或者将喻体改为状语。

3 补偿法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自然在文化习俗上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必然会导致英汉语的比喻不对等,对于找不到对等或喻体不同的比喻,就要使用补偿法,补充和进一步解释汉语的比喻。

例10:在我们前方临江的那几处悬崖峭壁的形状很像是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蝙蝠,正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故这一景称为“仙蝠迎宾”。

There stands a group of hills with odd-looking peaks which resemble several gigantic bats spreading wings to fly skyward.You wouldn’t't be scared if you knew what bats mean in China.Bat is pronounced as“Fu”,a homonym_ of"happiness".So this scene is called“Fairy Bats Bring Happiness to the Guests".

汉语比喻中,把山比喻为蝙蝠,中国人眼里蝙蝠音同“福”,是吉祥物,能带来福气。但西方文化中蝙蝠是邪恶、阴暗、吸血的化生和形象。如果直译英译,那么外国游客就会疑惑美丽的山水如何和邪恶相似呢?因此,在泽文中,采用了补充说明在汉文化中对于蝙蝠的理解,这样能提供文化背景,帮助西方游客更好地理解到比喻的深层文化含义。

例11:远处有一座圆大的山峰,山峰圆处凹进去一块,就像是一只大苹果。

In the distance,there is a hill leaking just like a big apple.After Adam and Eve were expelled from Eden,Gad thought the Apple is evil and threw it dawn to the earth.

本例中,汉语原文中并没有苹果的具体介绍。只是描述山体形似苹果,但是西方文化中对于苹果的理解最大的故事来自于圣经里的伊甸园,故而在这里为了更符合西方游客的文化背景,在译文中增加了对于这段故事的描写和介绍,更能引发西方游客的联想和共鸣。

4 省略法

例12:这里势必险峻,峰峦如出水芙蓉。(对于半边渡的描述)

例13:是一座与江面垂直的孤峰,因受江水冲刷,溶蚀成1米深的凹槽,像古代朝臣手持的“朝笏”,故称朝笏山,俗名朝板山。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喻体“出水芙蓉”,““朝笏”没有找到相应的英译。在英文宣传资料中进行了省略处理。

比喻在漓江5A景区的介绍中层出不穷,它使漓江的美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能否准确、生动、形象译出汉语中的比喻修对于再现漓江的风采和神韵至关重要。通过上面的分析,现存的对于漓江外宣资料比喻的英译最主要采用的是直译法,因为此法可以最大可能地保留汉语原文风貌。但是此法不适用所有的比喻,因为有些比喻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喻体或者是英文中差异性较大,无法表现出汉语中想表达的感受和意蕴。因此,采用另外的三种处理方法:转译法、补偿法和省略法。纵观这些英译外宣资料,对于直译法外的三种方法有使用,但是频率较低。漓江景区要更好的走出去,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吸引人的英文外宣资料。现存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能达到像外国游客传递准确信息的目的,但是在翻译手法上稍显单一,对于漓江美感和意蕴的的把握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何做到在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不对等基础上,即考虑到汉语原文内容和风格,又结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和语言特色,灵活的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翻译手段,译出即尊重原文,又符合外国游客文化和审美的译文,还能为漓江之美的传递增色的译文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猜你喜欢

喻体漓江英译
摘要英译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喜马拉雅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