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个体艺术生活

郝 欣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必然涉及艺术,艺术也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也大有可为”[1]。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里,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关于艺术教育的界定,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去理解,狭义而言,艺术教育是指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各类教育以及高校面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所进行的公共艺术教育;广义而言,艺术教育则是社会、教育机构、家庭为人们提供的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意旨的审美教育,无论是狭义理解还是广义理解,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涉及音乐、美术、舞蹈、电影、书法、文学、艺术设计等众多领域。具体而言,广义的艺术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通过普及艺术知识原理,培养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拓展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来影响人的审美心理构建和人格品性养成,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本文将在界定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分析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实践功能,进而探讨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为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2 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进步带来了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丰富、便捷、舒适;另一方面社会分工更为细化、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这就使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由快节奏、高效能工作生活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精神压力的普遍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隐患,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种隐患逐渐浮出水面,后工业时代的人的“物化”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走向贫瘠,人不再是“物”的主人,反而在无尽的物欲中丧失自我。与此同时,艺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高校具有专业性质的艺术教育开始,蔓延到了社会生活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穿于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艺术教育,新世纪以来,我国艺术教育更是蓬勃发展。丰子恺先生曾指出,艺术教育要注重“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和谐发展,艺术教育所普惠的是全体民众,所面向的是民众的现实生活[2]。目前,社会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所指向的绝不仅仅艺术领域中认知水平、审美水平的提升,还引导着个体在感性和理性间的均衡发展,推动无数个体实现精神和谐和健康发展。

3 艺术教育的实践功能

艺术教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产物,更是我国社会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能够帮助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其实践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认知能力。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综合呈现和深度反思,个体的现实经历和体验是具有天然局限性的,通过艺术教育及以此为基础的艺术实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感知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正如美学家鲍列夫所言,艺术世界所呈现的经验能够补充个体的现实生活经验。这种补充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补充,它能够满足个体对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对生存、生活技能的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个体发展及人类集体的进步。二是培养创造能力。在人类社会中,创造价值成为每个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必修课”。艺术教育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现代生活的多个领域,建筑、装修、广告等等都需要艺术设计的支撑,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对于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并不单纯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通过艺术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创造力能够得到激发和培养,引导人们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创造、实践的道路,从而成为美丽世界和美好生活的积极“创造者”。三是培养艺术创作能力。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和物质支撑,也需要艺术的启迪,艺术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历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具有升华人生价值、超越个体生命的特质,艺术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关注艺术活动甚至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个体在艺术世界中实现对现实的超越,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

4 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忽略、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首先,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艺术教育对推动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艺术教育,通过艺术专业教育、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社会艺术教育相关机构推进全民性的艺术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能够引导民众树立新的文化理念,营造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在世界舞台上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3]。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化建设领域,艺术教育能够推动“为民而艺”。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源自生活的艺术创作反映着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可以说,艺术与现实生活、与大众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为民而艺”就是要使艺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和现实需求,而艺术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夯实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人关注艺术、赏析艺术,甚至是投身艺术创作,为艺术沿着“为民而艺”的道路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著名学者冯志在为杜甫著书立传的过程中,曾回忆到早年学习杜甫的诗觉得很“生疏”,但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面对着残破的家国和人民的苦难,才觉得接接近了杜甫,理解了杜甫的诗[4]。可见,艺术教育所推动的“为民而艺”能够呈现出跨越时空、代代相承的绵延生命力。

艺术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正如上文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同时伴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艺术教育能够通过艺术的力量来缓解人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增进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通交流,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带来难能可贵的人生启迪,能够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而这也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艺术教育在助力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专业的艺术教育培养了艺术工作者,他们创作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层面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出“生活的艺术家”,正所谓“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能够引导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甚至延伸到积极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在此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能力,使生活更加美好,使千千万万的美好生活构筑起协调发展、文化繁荣的美丽中国。

5 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强化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推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立足“为民而艺”的发展道路,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艺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文化源泉和方向保障[5]。在此基础上,推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要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只有推动艺术和科技的不断融合,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使艺术教育更好地普惠大众。艺术和科技早在产生发展之初就具有紧密的联系,早期的文艺学家大多兼具科学家身份,他们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样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及艺术形式的扩展,这在电影电视、大众传媒等新兴艺术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和科技是不可分割的,在推进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推动艺术教育,运用艺术作品体现科技发展的足迹,消减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倡导正确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念,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6]。此外,还要着力培养“为民而艺”的艺术工作者,解决艺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为艺术教育提供更为充足的人力保障。

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综合素养提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艺术教育事业事关民众美好生活的构建和国家和谐长足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艺术力量”。

猜你喜欢

个体艺术生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纸的艺术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