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01-07周凤翠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苏北耕地人口

周凤翠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江苏无锡 214063)

1 当前苏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使人均农业资源量减少,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增大。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沉重的负担,阻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大量劳动力滞留在日益减少的耕地上,既不能构成农业生产增长的有效要素,又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将会导致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增加使人均收入就难以提高,农村人口的营养、卫生医疗、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就很难改变。严重超过了生态环境负载容量,就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人均耕地资源少且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护好耕地,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苏北人均耕地资源较少。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小部分人均耕地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由于优质耕地少大多数地区的耕地,存在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占相当比例,耕作条件差,农业生产能力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大量耕地因酸雨危害、长期施用化肥等影响。地力明显下降。并且苏北每年因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损失的耕地面袒仍在增加。

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开发区热”,不少地方因上马较为盲目而造成大片土地闲置和荒芜;城市无限制地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也占用了大量耕地;农村建房、修公路、造坟墓等也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流失等问题对苏北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苏北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人均水资源少且污染严重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当前苏北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水资源短缺。是部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受干旱威胁。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淮河流域水灾严重,已处于国际公认的洪涝地区。由于水污染严重。使得部分水质连灌溉标准都大不到。2013年监测结果,38%的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可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劣五类水质占30%,属严重污染。

2 突破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2.1 控制苏北农村人口数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第一,努力控制苏北农村人口。

减轻农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总的来看。苏北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是成功的。但也要看到。虽然人口出生率进入低增长时期,但增长的绝对数仍然较大。这对于人口已在压迫经济的苏北来说,无疑会造成更多的失业人口,因此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宣传教育,是控制农村人口不断膨胀的必然选择。

第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苏北农村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苏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多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保证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

其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懂技术、懂科学、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结合中央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鼓励或要求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

再次,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文化培训班。农村的成人教育可以按多层次展开:基础型教育,主要任务是扫除农村文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及型教育,主要是传授一些文化、农业科技、专业技术、实用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等;提高型教育,主要是对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进行系统的农业现代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历型教育,主要是通过农村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各类人才的学历水平和实际能力。

2.2 做好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减少农民、分流农民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北农业人口过多,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快小城镇建设。

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引导、培训和管理。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大量增加收入,提高规模效益。有利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苏北的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考虑城镇自身的运营机制和内生能力的建设,又要考虑城镇内在要素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在推进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需要切实注意环境保护。注意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可持续的小城镇建设,以谋求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间的良性循环,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实现城镇建设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3 合理开发苏北农业资源,加强资源的保护利用

第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处理好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随着苏北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交通建设用地、城乡村镇建设用地及其他各项建设用地呈有增无减态势。各项建设都要本着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做好用地计划,坚持有偿用地,尽可能利用各种空闲地,减少占地损失。有计划地开垦边远地区的宜农荒地。推广节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配套齐全的公寓式复式楼取代一家一户式的住宅建设。

第二、改善农业资源环境。防止工业“三废”直接排人农业环境而造成危害;控制农业自身的污染源。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残毒农药的使用,防止过量使用氮素化肥,避免农用水体富营养化。第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第四,发展生态农业。

2.4 提高科技进步对苏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学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农业增长从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九五”时期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可达到60%-80%;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率只有30%-45%,而发达国家可达到85%。应重点建立和不断更新农业技术专家系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做好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利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注意引进、吸收发达国家有关农业资源节约、保护的先进技术,重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替代;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尤其要重视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研究。科学掌握现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这样的现代农业技术。将这两大技术与稀缺的土地资源或劳动力资源有效地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苏南地区的资金和现代科学技术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借力发展。国内成功经验很多,特别是高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更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2.5 建立健全苏北农业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吸取发达国家在资源管理方面好的做法,加快建立具有苏北特色的农业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的方式规范农业资源管理,做到在农业资源管理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并完善农业资源产权制度。调整并划分清各类农业资源的产权关系。树立农业资源整体化观念和农业资源立法的前瞻性。强化综合管理意识。实现对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

猜你喜欢

苏北耕地人口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