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创新与法律保障研究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源环境治理

康 钊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目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污染。国家对城市污染问题比较重视,导致了很多企业转移到农村,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工业污染。与此同时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农村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农村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我国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以政府为主体,而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不够重视,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必须重新研究农村综合治理模式,重视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种,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染。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工业污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农业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广义的农业污染源包括农业生产污染源和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生产污染源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流失、化肥流失以及动物粪便排放造成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垃圾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因为农业污染造成的污染面积大,存在着滞后性和模糊性,所以导致对农业污染的监管比较困难。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目前我国第一大污染源是农业污染源。与此同时,部分污染性企业开始像农村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工业污染,更加恶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2 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问题

2.1 缺乏制度保证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参照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这样就容易忽视农村与城市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的差距。同时政府更重视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都偏向于城市,这样就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重视。长久以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比较差。

2.2 缺乏问责制度

在当前的制度下,我国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中央都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环境问责,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但是却并没有上级机关对其问责,有些虽然被问责,但是被问责的主要还是基层官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缺乏完善健全的问责机制,导致无法监督政府行为。同时社会缺乏对农村的关注,所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

2.3 缺乏政策投入

目前国家更加关注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源,使得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好,不利于农村环境问题顺利解决。

2.4 缺乏治理主体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以政府为治理主体的,并且确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发现,政府虽然为治理主体但是却出现政府经常缺位的现象。首先,村民居委会虽然是行政层级,但是却不具有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权力。其次,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缺乏治理主体,不利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创新与法律保障研究

3.1 治理主体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顺应多元治理模式的要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体应该包括政府行政机关、基层组织、村民、相关环境治理部门、社会组织(包括环保机构、媒体、慈善机构、协会)、农村企业、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等多元治理主体。

3.2 治理制度体系

3.2.1 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和制度

第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农村的地理环境、经济情况和文化背景与城市有很大差距,所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同,二者不应该用同样的法规制度,应该建立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制度,更好的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注意明确治理主体的权责,规范农村委员会的基层治理权。同时完善环境治理制度,改进现有的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环境治理评价机制,保障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还要健全排污收费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第二,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教育法。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生活习惯比较差,这些都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教育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提升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第三,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城市关于污染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村更是没有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有利于预防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建立农村环境污染责任险和污染保险险种,并由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第四,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具体需要完善以下纠纷解决机制:其一是政府层面的,主要负责解决因违反法律法规而引起的纠纷、村委会不遵守环境治理合约引发的纠纷、村民不听从村委会所引起的纠纷、村民与村外对环境治理问题引发的纠纷。其二是农村基层方面的,工作内容是解决环境治理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农民和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以及治理主体意见的分歧等。

第五,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目前农村对农产品的追溯制度不够完善,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农产品是否含有超标的成分。通过健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有违规产品就可以及时处理。这样有利于实现对化肥、药品以及农药的控制。

3.2.2 建立农村污染治理激励机制

建立农村污染治理激励机制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政府的角度,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表现好的村委会给予一定奖励。其次是从基层组织的角度,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有重要贡献的村民给予一定奖励。

第一,完善环境基层自治评价制度。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农村基层治理环境污染做出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到环境污染治理制度是否完善、信息是否公开以及治理能力是否达标等。对达到标准的农村基层组织给予奖励,奖励包括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进行优惠贷款以及得到社会善款的帮助等。

第二,健全监督举报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让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对监督举报的个人或者团体给予适当奖励,对被举报者进行罚款处罚。

3.2.3 建立农村污染治理协作制度

建立农村污染治理协作制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在政府层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制度,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第二,建立多元主体协作制度,除了政府之外还应该多设立其他治理主体,各治理主体之间加强沟通,增进合作。第三,根据农村污染治理协作制度,完善协作流程和协作方式,对协作的纠纷问题和协作的执行问题要做出规范。

3.3 治理方法体系

3.3.1 法律手段

第一,构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对违规的企业、农民以及农村经济体给予惩罚。第三,建立奖惩机制,对依法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违规行为作出处罚,鼓励农民和农村经济体遵守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第四,完善监督举报机制,公开农村环境执法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第五,建立责任追求机制,对行政不作为的官员追求其责任。第六,完善环境立法问责制度,对立法不作为的官员追究其责任。

3.3.2 教育手段

出台环境与资源教育保护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农民和治理主体进行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同时还要激发农民和治理主体治理环境的积极性,更好的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3.3 行政手段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乡镇设立执法机构,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进行监督。第二,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听取多方治理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决策的民主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第三,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协作和沟通,对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严厉惩处,并将执法过程透明化与公开化,接受群众监督,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第四,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注重加强行政指导。

3.3.4 道德手段

农村基层组织要制定环境文明准则,通过广播宣传、开讲座等形式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同时利用道德制约的作用,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作出规范,进一步增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3.3.5 经济手段

目前很多污染企业都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因此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所以有必要对环境治理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例如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减免税收以及免息贷款等。首先,采取排污收费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污水排放,同时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一定的资金补贴。其次,将部分排污费划拨给村里,用于村里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最后,村委会通过向村民、农村经济体、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筹款,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积极治理本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现阶段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着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治理主体、缺乏政策投入与制度保障的问题。因此提高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提升农民思想认识,创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源环境治理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浅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讨论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