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急性

许 严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本研究为明确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对一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而对另一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现将两组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救治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4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47例,其收治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研究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为57~71岁,平均年龄为(63.56±3.12)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57~72岁,平均年龄为(63.89±3.08)岁;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应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有溶栓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有过敏史;②中途退出。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即由家属、护理人员陪同展开相应检查、治疗等,如监护生命体征、吸氧、评估病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研究组患者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如下:

1.3.1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小组在收到120指挥中心调度后,应立即赶至发病现场,并对患者在现场、急救车中进行急救与标准化干预。护理人员在急诊第一时间即展开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评估生命体征,应用低流量鼻导管进行吸氧,保证氧饱和度在94%以上,以改善患者脑细胞供氧;②采集病史和血液标本,评估患者病情,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溶栓药物顺利输入,实现多渠道补液,并及时追加抢救药物等;③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并将监护结果报告医师,及时处理;④在急救车上以无线通讯设备、虚拟网络电话等同院内急诊室保持通话,并介绍病情;⑤通过图片等资料为患者家属简单介绍脑梗死分型、治疗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记录表单,并追踪、记录患者发病时间、接诊时间以及溶栓时间,不可由于院前处理而干扰转运速度。

1.3.2 院内绿色通道:急诊室收到救治小组的电话后,立即启动脑梗死应激流程,做好溶栓前准备,包括医护人员到位、降压药物以及溶栓药物准备、影像学准备等。患者达到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开放绿色通道,做好交接工作,陪同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协助医师确认患者病史后,再次体检,展开影像学检查。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因本病患者发病骤然,伴发肢体瘫痪等症状,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保证环境安静舒适,予以精神支持;排除溶栓禁忌证后,溶栓前交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风险,叮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3 溶栓干预:开启应激流程5 min后,腾空床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遵医嘱用药。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溶栓等待时间;参考欧洲卒中量表(ESS)[1],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ESS量表评分项目包括意识水平(0~10分)、理解力(0~8分)、语言(0~8分)、视野(0~8分)、凝视(0~8分),评分范围是0~5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溶栓治疗效果越佳,反之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 结 果

2.1 溶栓等待时间: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是 (57.67±10.73) 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是(105.75±16.56)min,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6.705,P=0.000)。

2.2 溶栓治疗效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评分分别是(31.45±7.96)分、(31.72±7.74)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67,P=0.434);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ESS评分分别是(49.83±2.05)分、(43.89±3.89)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261,P=0.000)。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对患者生命健康可构成严重威胁[2]。现阶段,临床山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采取早期溶栓治疗,以早期恢复患者脑组织的血液供应、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为治疗目标,但因本病的病理特征,对急救时机要求极高,若患者发病时间过长,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只能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其缺血区域的脑组织灌注[3-5]。鉴于此,采取有效的急诊救治护理模式,缩短急救流程、缩短等待时间,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救治成功率而言十分必要。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急救护理模式持续更新、完善的新兴急救护理模式,近几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救治中,效果肯定[6]。在急性脑梗死急救中采取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要求组建专业急救小组,保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院内急救技巧,优化急救流程,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升其救治成功率。同时,在转运期间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风险,开通绿色通道,快速送入接诊室,早期检查和溶栓治疗,最终把握其治疗时机,改善预后。

结果提示:研究组溶栓时间较短,证明了上述观点;同时,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彰显了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