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2019-01-07杨月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

杨月滢

(复旦大学药学院16级药学,上海 200000)

高血压疾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该病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大部分高血压疾病诱发因素尚不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占比超过95%[1-2];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是源于内分泌、肾或者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患者动脉压持续提高,进而出现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对组织器官血液供应造成影响,诱发诸多并发症,包括慢性肾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控制血压水平,同时也需要关注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3],科学、合理的降压方法有助于高血压病死率降低,降低了大约是13%。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五种。所以,本文简单阐述了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药理学。

1 药理作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由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两种降压活性成分组成,在作用机制方面,二者优势互补,共同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有助于血压达标率提高。

缬沙坦是一种ARB药物,其作用效果较强,其可以对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进行选择,相比于AT2受体,AT1亲和力更强,是前者大约2000倍。缬沙坦可有效阻断AT1受体,实现血管扩张,对生成醛固酮抑制,从而达到血压降低目的。长时间采用缬沙坦,有助于心室改善,加快血管重塑速度,对肾、脑、心等重要器官进行保护,避免损伤血管,而且该药物并不会显著影响患者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及血糖水平,ACEI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包括首剂低血压、咳嗽等,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被视为高血压病治疗的理想药物。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相比于传统药物,缬沙坦优势更为明显,其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心绞痛及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率[4]。缬沙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同时在新发糖尿病预防中具有显著效果,作用机制与降低高血压患者升高的脂联素及游离的脂肪酸存在关联。

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砒啶类CCB,其可有效结合二氢砒啶类药物和非二氢砒啶类药物的结合位点,对钙离子跨膜选择性抑制,使其选择进入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方面,明显高于心肌细胞[5]。该要对钙通道的作用与受位点结合及分离速率有关。氨氯地平是常见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之一,其可对血管平滑肌直接作用,利用外周动脉扩张,使心脏负荷、外周血管阻力减低,进而达到血压降低目的,对于每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可采取单一药物或者联合药物进行有效治疗。近些年来,据有关资料显示,氨氯地平不仅具有良好的血压降低效果,同时有助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针对老年患者、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均具有一定成效[6]。

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二者可对血压同时调节,二者优劣互补,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氨氯地平不仅有助于外周血管扩张,同时能够对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缬沙坦联合,可将该系统阻断,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氨氯地平具有排钠、利尿双重效果,可负平衡血钠,利尿排钠效果使得缬沙坦降压效果进一步增强。缬沙坦及氨氯地平均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但是,氨氯地平主要作用是动脉扩张,而缬沙坦具有舒张静脉和动脉效果,有助于由氨氯地平造成的水肿发生率降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平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较单一的氨氯地平或者缬沙坦更低[7]。

2 药物动力学

缬沙坦、氨氯地平于机体中以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呈现出来。口服单一缬沙坦,可被机体及早吸收,而且药物浓度峰值抵达时间在2~4 h,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大约是23%。应用缬沙坦期间,食物的摄入极易影响吸收速度,但是并未对治疗效果造成明显影响[8]。但是,机体服用后,排泄方式以原形方式为主,其中尿液排泄占比大约是30%,分辨排泄占比大约是70%。口服单一氨氯地平过程中,血药浓度峰值抵达时间为6~12 h,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是64%~80%。机体食物的摄入并未影响机体吸收。口服药物后,尿液排出占比大约是60%,原形方式排除占比大约是60%。单片复方制剂氨氯地平/缬沙坦血浆浓度抵达峰值时间分别是6~8 h和3 h以内,而且在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及吸收程度方面,与单一的药物相比,基本相似。

3 药效学

缬沙坦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可使卧位、坐位、站位血压明显降低。不仅可以合理降低血压水平,而且不会对心率造成影响。就大部分患者而言,单一服用缬沙坦,可于2 h内达到血压降低功效,而峰值抵达时间时4~6 h,通常情况下,减压效果持续时间超过24 h。再次给药过程中,往往在2~4周后获取理想降压效果,长时间服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9]。缬沙坦药物突然停止服用,通常不会诱发不良事件或者血压反跳。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缬沙坦并未显著影响尿酸水平、总胆固醇、空腹水平及空腹三酰甘油。口服80 mg缬沙坦,能够对AngⅡ升压效应进行抑制,抑制率大约是80%,而且24 h抑制效果维持率大约是30%。但是,该药物血钾提高及血浆醛固酮浓度提高少。

高血压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治疗后,可有效扩张血管,而且可显著降低站立及仰卧血压水平。长时间服用药物,血压逐渐降低,而且未见明显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和心率改变。每日服用1次,长时间服用,可合理控制血压水平,通常持续时间为24 h。对于老年、年轻患者而言,血压降低效果与血浆浓度存在紧密联系。此外,治疗前血压水平直接影响着氨氯地平血压降低程度。所以,相比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而言,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正常血压受试验者而言,无明显变化程度。就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氨氯地平的服用剂量极易降低肾血管阻力,促进肾小球滤过率提高,增加肾血流量,而且不会对滤过分数造成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联合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可对重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进行有效治疗,使微量白蛋白尿减少。联合二者,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水平有效控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使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改善,对肾功能进行保护。肾脏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促红细胞生成素造成的高血压昼夜节律丧失。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及缬沙坦,可对血压合理控制,保证夜间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对于残余肾功能保护局域一定作用。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及缬沙坦在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中具有显著效果,其可使左室构型中向心性重构逆转,避免损伤心肌。联合两种药物同时可使血糖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素抵抗改善,该方法被视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10]。

相比于自由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平片除了可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治疗费用减少。与此同时,有助于依从性提高,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高血压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想改善患者心血管状况,则需要及早控制血压水平,使其处于正常范围内。据有关资料显示,及早降低血压,有助于心血管发生率降低。相关研究表明,就2~3级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期间,合并诸多疾病高血压患者,通过单片复方制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而且降压效果明显。除此之外,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患者伴有轻微、短暂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未影响治疗效果。现阶段,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反应包括口干、恶心、腹痛、消化不良、尿频、结石、关节疼痛等。

总而言之,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临床特征以持续动脉压提高为主,所以,该病是一种进行性血管综合征。利用抗高血压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可合理控制血压水平,使其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且其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缬沙坦血压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