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2019-01-07林颖峥张冠楠李树清邓耀华何宇平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9期
关键词:入境疫病生物

林颖峥,张冠楠,李树清,邓耀华,王 艳,张 强,何宇平

(1.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 200135;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上海 201207)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疫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有鼠、蚊、蝇、蚤、蜱、螨、蠊等。病媒生物可以传播数十种人类疫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以及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1],可传播数千种病原体,其中动物病毒2 000 余种,虫媒病毒500 余种,以及细菌、立克次体、原虫等[2],是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国际社会交往与国际贸易,也增加了外来病媒生物随流动的货物、动物及运输工具等跨国扩散的风险。2016 年寨卡病毒病全球大流行以及黄热病、登革热的暴发,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全球80%的人口面临一种或多种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风险,17%的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染病传播造成的,每年有超过70 万人死于病媒生物传染病[3],全球新发和再发病媒生物传染病时有发生,各国病媒生物传染病存在新发和再发、输入和本地暴发的双重风险,且形势日趋严峻[4]。因此,防止境外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疫病的入侵,是近年来防止疫病随病媒生物跨境扩散十分重要的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以探讨防控策略。

1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

1.1 来源广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来源国(地区)广。近年来,上海口岸从来自106 个国家(地区)的入境交通工具、货物、邮包、列车中截获过病媒生物,其中截获数量居前10 位的国家包括美国、荷兰、英国、德国、新加坡、南非、埃及、意大利、比利时、墨西哥等,上述国家占总截获量的50%以上。

1.2 入侵途径多

病媒生物入侵主要途径,包括入境交通工具及其货物、入境集装箱及其货物、快递邮包夹带、随旅客入境和自然迁徙入境。

1.2.1 入境交通工具及其货物 入境交通工具中的飞机、轮船、火车等均是入侵病媒生物良好的入境工具。一是被灯光、食物、水、异性引诱进入;二是被货物、包装、孳生物、土壤等无意夹带;三是内外温度差异、越冬繁殖、栖息的需求,病媒生物进入交通工具,入侵到境内。已有资料证实,鼠类、蚊类等可通过轮船传播,如褐家鼠、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5-6]。近年来,由于飞机短途飞行,使得病媒生物随飞机入境的可能性增加,如有从飞机上截获过鼠、蚊、蝇、蠊等活体病媒生物的报道[7]。

1.2.2 入境集装箱及其货物 按照集装箱不同承载货物情况分类,主要分为7 类:木质包装、化工品、动植物产品、机电产品、废物原料、矿物产品及空集装箱。其中,动植物产品、废物原料和空集装箱携带入侵病媒生物较多,为主要风险类型,尤以空集装箱入侵病媒生物疫情较为严重,占上海口岸病媒生物截获量的50%以上,而集装箱装载货物的种类以动植物产品、废物原料和矿物产品的集装箱携带病媒生物的可能性最大[8]。

1.2.3 快递邮包夹带 近年来,截获病媒生物的邮包或快递包裹,主要是个人通过跨境电商购入,其类别主要有蜚蠊(如方斑硕蠊、古巴绿蠊)等,也从邮包中截获过利比亚金蝎[9]。

1.2.4 随旅客入境 一是寄生在旅客身体上被动携带入境,如有天津[10]、上海[11]等地从境外旅游归来的旅客,发现有被蜱虫叮咬的现象;二是旅客行李带入,有过截获鼠、蜚蠊的案例;三是旅客携带的动物产品带入,如从旅客携带的香肠中孵化出威洛默尔尻麻蝇,从穿山甲片上发现蜱虫等。

1.2.5 自然迁徙入境 一些陆路口岸,两国相邻口岸的病媒生物种群和密度均较为相似,由于距离较近,病媒生物迁徙入境极为便利。2016—2017年5、7、9 月在中蒙边境乌拉斯台口岸的生活区、联检大厅周围、野外、边境区,共捕获鼠类182 只[12]。2016 年,在中俄边境满洲里口岸地区采集蜱和鼠,共采集到蜱132 只和鼠17 只[13]。

1.3 入境病媒生物类别和种群丰富

从入境病媒生物类别看,主要有鼠、蚊、蝇、蠊、蜱、螨等,也包括臭虫、蚤等。从上海口岸近年统计数据看,蝇类病媒生物无论是截获种类,还是截获批次均为最多,其截获批次占总批次数的70.06%,其次是蜚蠊类和蚊类,鼠类较少。近年来,通过国境口岸截获的境外病媒生物种类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获的种类目前超过500 余种,仅在上海口岸就截获过鹿鼠、孟加拉板齿鼠、砖突折麻蝇等80 余种在上海或中国境内无分布的病媒生物种类。

1.4 入境病媒生物随季节变化

根据上海口岸入境病媒生物截获量分析,随季节走势一般为:一季度截获数量最少,二季度逐步走高,在三季度截获数量达到峰值后,四季度逐步下降,这一曲线变化基本与病媒生物的生物习性和季度变化情况相吻合,体现出病媒生物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8]。

2 防控策略

入侵是指病媒生物从原生的某一地域被动或主动到达另一地域生存、栖生、繁衍的过程。对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着重于三方面:强化源头治理,切断入侵途径,目的地综合防控。

2.1 强化源头治理

入侵病媒生物的源头在境外,因此需加强源头治理,即加强境外的病媒生物监测与指导防控,减少通过入境交通工具或人为扩散。一是在WHO 框架下,与周边陆路国家实施联合监测、加强合作等事宜,建立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加强监测[14];二是注意收集源头国家的病媒生物疫情信息,包括疫情范围、发病率、致死率、疫情进展、病媒生物种类、密度、该病媒生物在我国的分布状况等;三是建立病媒生物疫情信息通报合作机制,加强口岸突发病媒生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合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交流合作,加强病媒生物人才交流合作,达到双赢之局。

2.2 切断入侵途径

根据上述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入侵特征,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邮包、行李的查验,严防境外病媒生物的入侵,特别是针对空集装箱、交通工具、动植物产品、废物原料、木材等入侵风险较高的物品,这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拦截效果。近年来,国境口岸海关检疫部门构建的查验体系,有效减少了境外病媒生物随入境交通工具及其货物、邮包的入侵。

2.3 目的地综合防控

2.3.1 加强本底调查 口岸范围较广,生境较为复杂,水路口岸具备供病媒生物孳生的水源条件,陆路口岸则直接在国境交界处,栖息环境类似,空港口岸一般远离城市,同时口岸小生境中人员相对密集,有住宿、生活、餐饮、工作等区域,同样具有病媒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这也给入侵病媒生物种群繁衍、定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加强口岸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了解口岸病媒生物的基本状况,包括密度、种群、季节消长等情况,有利于尽早监控入侵病媒生物入侵时间,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为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疫病经国境口岸传入传出,科学预警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进一步规范国境口岸(含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保护国门生物安全,原国家质检总局于2016 年印发了《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口岸病媒生物的监测。同时,国家防疫、检疫等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监测和控制标准,为口岸病媒生物的监控提供了依据。迄今各口岸开展了近30 余年的病媒生物监测,积累了大量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口岸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都有了厚实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监控外来病媒生物提供了可能。根据本底调查获得的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结合当地或国际疫病疫情发生情况,作出有效预警,可防控病媒生物,切断疫病的传入或传出途径。

2.3.2 口岸区域治理 口岸区域的病媒生物治理也应是入侵病媒生物防控策略的重中之重。刘起勇[15]曾提出“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即“基于健康、经济及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开展及时、有效的病媒生物监测,对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做出风险评估和控制规划,综合、有序地选择生态友好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始终实施监测指导下的病媒生物综合控制和管理,开展多部门合作及全民参与的协调行动,将病媒生物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3 发展与思考

3.1 加强队伍建设

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存在队伍建设短板。一是高校极少设在此类专业,二是即使有相类似专业,人员往一接触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就体会到工作环境艰苦、枯燥,有相应背景的专业人员多不愿从业或短期从业。为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在高校设立相应专业,或定向培养,以解决专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大内部培养、培训,以专业带非专业,形成人才梯队。

3.2 应用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也需紧跟时代的发展,着力于应用或开发新的技术,如自动监测系统、生物基因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识别技术、云计算、电子地图、生物雷达等等,可用于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控。

3.3 跨域合作

新时代是合作的时代,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的防控也须开展通力合作,包括口岸与非口岸区域开展合作与联防联控,口岸与另一口岸的信息共享等。当前全国实现了很多类似的区域合作,如长三角区域联合监测、长江上游口岸联合监测、环渤海区域病媒防控、南方五省一市热带病联合防控、北方鼠传疫病联合防控等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病媒生物防控领域与生物领域的跨区域合作,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合作,口岸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都有利于快速地将前沿科技技术应用到口岸的病媒生物防控中去,近年新式监测工具、诱饵的应用,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促成的。

国家与国家间的合作,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跨域合作,也有效地推进了病媒生物各项事业的进步。近年来,WHO 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疫病防控包括病媒生物的治理方面,与各国开展了大量合作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国境口岸)合作中心”的成立,其中国境口岸及输入性病媒生物控制是该合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疫病防控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相信随着深度合作的全方位开展,入侵病媒生物的威胁将会在源头、入侵途径以及可能的入侵区域得到有效的控制。

猜你喜欢

入境疫病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