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研究
2019-01-07徐雪瑶
徐雪瑶
(铁岭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铁岭 112000)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临床受重视程度较高,而与胃癌发展转归相关的研究指标也较多。环氧化酶2作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一类指标,其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研究可见,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在胃癌中的研究也可见[1],但是细致程度有所欠缺,尤其对疾病分化程度的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就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的78例胃癌患者选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8例胃部良性疾病就诊患者选为对照组。对照组中包括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为(52.3±9.0)岁。观察组中包括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为30~73岁,平均为(51.9±9.2)岁;分化程度:高分化者30例,中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20例。两组患者在男女占比与平均方面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之间具有均衡性,且均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于两组患者手术中采集病灶组织标本送检,以免疫组化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处理,中性缓冲甲醛液(10%)进行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 μm),免疫组化染色,以棕色染为阳性。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表达情况。
1.3 统计学检验:本研究中的数据检验软件选用SPSS22.0,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为χ2检验与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比较:对照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CD105、CD31阳性者为1例、5例及4例,阳性率分别为1.29%、6.41%及5.13%;观察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CD105、CD31阳性者为56例、38例及36例,阳性率分别为71.79%、48.72%及46.15%。观察组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比较:高分化者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CD105、CD31阳性者为15例、8例及7例,阳性率分别为50.00%、26.67%及23.33%;中分化者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CD105、CD31阳性者为22例、13例及12例,阳性率分别为78.57%、46.43%及42.86%;低分化者的组织环氧化酶2及CD105、CD31阳性者为19例、17例及17例,阳性率分别为95.00%、85.00%及85.00%。观察组中低分化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者,中分化则高于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作为我国高发的一类恶性肿瘤,本病相关的研究多见,而与疾病相关指标及对疾病发生发展乃至转归的研究占比较高。而研究普遍显示,与恶性肿瘤增殖过程中的血管生成等研究仍是重点,较多血管生成与增殖的指标对于疾病的分期、分化程度等多个方面有反应意义,对其掌握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且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及CD31)作为在恶性肿瘤中对血管生成具有较强调控作用的指标[2-4],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具体检测价值仍值得进一步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组织环氧化酶2、CD105及CD3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部良性疾病者,同时低分化胃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者,中分化则高于高分化者,说明上述指标对于胃癌及其分化程度具有指导作用,可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胃癌患者组织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呈现高表达状态,且随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反应意义,因此在胃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