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健康教育对心内科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
2019-02-28王敏
王 敏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大连 116200)
心内科疾病是现如今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有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若患病早期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临床上治疗心内科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因健康教育缺乏,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不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所以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医患关系,本研究分析了开展健康教育对心内科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将我院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7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组,健康教育组年龄34~78岁,中位(54.21±2.78)岁。冠心病有18例、心肌梗死10例、其他7例。男20例,女15例。文化水平小学、初中、高中、高中文化以上分别是10例、10例、8例和7例。心功能2级10例,3级15例,4级10例。常规组年龄34~77岁,中位(54.56±2.21)岁。冠心病有18例、心肌梗死11例、其他6例。男21例,女14例。文化水平小学、初中、高中、高中文化以上分别是10例、10例、9例和6例。心功能2级9例,3级16例,4级10例。两组基础资料可比。
1.2 方法:常规组用常规干预方法,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模式。第一,沟通态度。临床干预人员在与心内科疾病患者交流沟通时,应保持热情、耐心的态度,逐渐增强患者对干预人员和医师的信任依赖感,进而建立双方良好的关系,便于心内科疾病患者向医师讲述自己的病情状态和感受,以便更好对症下药。第二,个体教育。根据不同心内科疾病患者疾病的程度和病程,与心内科疾病患者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初始发病原因,并同时将其发病的机制和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做讲解,协同患者心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向心内科疾病患者和家人详细介绍有关心内科疾病的知识和临床上应用药物治疗的成功案例,使心内科疾病患者及家属对心内科疾病的治疗均保持积极的态度。第三,心理教育。临床上有很多心内科疾病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一定的认知,常常对医师的建议方案持怀疑态度,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躁等情绪,临床干预人员可通过组织心内科疾病健康知识讲座,进而提升心内科疾病患者对心内科疾病认知,消除其恐惧、担心和焦虑的情绪,使心内科疾病患者调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1.3 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率;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干预前后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18.0软件分别开展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满意率:健康教育组对比常规组满意率更高,P<0.05。
2.2 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干预前两组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接近,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分析()
表1 干预前后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分析()
2.3 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健康教育组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更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分析()
表2 两组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分析()
2.4 医患纠纷发生率:健康教育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更少,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在建立医患关系和谐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其可通过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初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还可以使患者感到受到尊重,理解和重视,并在心理上重视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通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找到患者的问题,还可以更好进行对症下药,更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可见其患者心理负担,使其更好接受治疗。
本研究中,常规组用常规干预方法,健康教育组用健康教育模式。数据显示,健康教育组满意率、医患关系评分、心内科患者焦虑情况、心内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心内科治疗干预工作配合度、医患纠纷发生率方面相较常规组更好,P<0.05。
总之,心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模式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