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研究
2019-01-06施春芬
施春芬
摘 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导学,是语文教学最常用,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教学重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深厚的兴趣氛围,促进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研究
一、内容问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每篇课文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都非常丰富,但又不像数学学科那样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往往给人一种“无从下口”的感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借鉴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把要学习的内容设置成问题,从而固化我们的学习目标。如果在设置问题时能更加接近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再有趣一些,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摆脱枯燥的问答,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讲述的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因国土沦丧而流亡异国他乡,在他临终时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事情,表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怎样离开祖国的?他在国外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等。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语句深入思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问题化,以问题导学,是学习语文是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学习的重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努力让问题有趣一些,这样我们的问题导学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快乐。
二、问题情境化,创设“真实”学习感受
我们在以“问题导学”时,容易出现教师为问而问,学生为答而答的情况,从而令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生硬而枯燥,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设置问题时进行情境化,即依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要学生回答问题,转变为学生自己要攻克的目标。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我需要,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文,通过与地球的比较得出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根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声明而火星却不能。教学这样的课文是很枯燥的,怎样让它变得有趣味起来呢?我想到了“问题情境化”的方法。正好利用我班有一对“孪生兄弟”的优势,通过让同学们观察他们的相似之处,加深对“孪生兄弟”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相关图片与视频,对地球和火星这对“孪生兄弟”进行观察,把课文学习变成了一次“真实”的观察体验,把抽象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充满了乐趣。问题情境化可以避免师生之间枯燥的“问答”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入到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解决问题当成自己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情境趣味化,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要想让学生在“问题导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单凭内容的“问题化”和“情境化”還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快感。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能激发人们做事快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通过“情境趣味化”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润物无声”式的学习的乐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大自然的文字》,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天上的星座、云朵,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及相关动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而又趣味十足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情境趣味化,就是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再设置情境化的问题,努力把学习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有效提问
教师所提供的有效提问可以给高效教育助力,特别是让翻转课堂真正充满生机。“问题”质量如何,是问题导学策略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在问题给出之前,教师需要把学生预习过程中已经展现出来的问题加以筛选,并实现科学整合,且依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层次划分的策略,落实到课堂上,让问题可以起到拓展思路、为课堂情境造势的效果。
1.教师给出的提问需要具有启迪学生思考的功能,让学生有发展的可能性,像《晏子使楚》一文中,感知体悟晏子这一中心人物所具有的人格品质应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在人生经验方面还很不足,他们只能认识到晏子在口才方面的长处,却不容易体会更深一层的东西。教师可以就此提出问题:“楚王原本想使晏子难堪,最后却对晏子充满尊重,这只是由于晏子的口才好吗?”这个问题的给出,让学生有了恍然大悟之感,知道了人格魅力比口才还要可贵。也就是说,只要教师提问找对切入点,即使再难的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2.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尽可能新颖,让学生感受到无限乐趣比如,在学习到《天马》这篇文章时,如何使学生认知天马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及其重要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采取平常的、枯燥的提问方式,学生定然会觉得乏味,为此教师可以尝试更换角度问:“同学们,若你是一名导游,你该怎样对你的游客介绍天马呢?”大家显然会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和学生的既有经验、兴趣习惯相统一。比如,在介绍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片段时,可以把问题设置成:讲讲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结束语
总之,问题导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只有让问题更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更适合学生口味,更有趣一些,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