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氏春秋·本味篇》蔬菜食材解读

2019-01-06盛金朋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本味吕氏春秋莼菜

盛金朋

[摘           要]  以《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七种菜蔬食材为例,一一进行梳理、考证、解读食材的发展与演变。

[关    键   词]  昆仑苹;寿木花;赤玄木叶;余瞀嘉树;阳华芸;云梦芹;具区菁

[中图分类号]  TS97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64-02

《吕氏春秋·本味篇》论述菜蔬类食材的只有“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士英。”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昆仑苹、寿木花、赤玄木叶、余瞀嘉树、阳华芸、云梦芹等七种,都有地名和出处及菜蔬名字。

一、解读昆仑苹的“苹”

“昆仑之苹”就是指“武陵山脉的莼菜”,在现在的鄂西北,那里还盛产莼菜,为我国除浙江、江苏之外的第三大产莼菜的省份。

昆仑即昆仑山,也是被神化了的一座山。《山海经·西山经》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点明了昆仑山的具体位置以及曾经在众山中的地位。《山海经·西山经》把昆仑山列为“丘”之列,并非列为“山”之列,在山的高矮、山体大小、山坡缓急等方面都有差距。全观远古时代,蚩尤、炎帝、祝融居湖湘,黄帝到湖湘视察,善卷归隐湖湘的德山,舜帝及娥皇、女英到湖湘安抚、游历,大禹到湖湘治水,帝喾到湖湘视察,赤松子居湖湘,鬼谷子居湖湘,在这神秘的三苗之地,到底有多少是他们中华先祖必须到的地方,昆仑的精神应该就在这个地方。可以推断《山海经·西山经》里的玉山为雪峰山脉,昆仑丘为武陵山脉。

“苹”的繁体字是“蘋”,郭璞认为是《山海经·西山经》的“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都认为是大蘋,有的认为是水藻,其实这个“蘋”是指与浮萍极其相似的藻类植物莼菜。莼菜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水葵、莼、菁菜等,为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它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中生长。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与睡莲叶子有神似之处,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的物质。莼菜的嫩叶是可以食用的,口感圆融、鲜美滑嫩,为古代极其珍贵的蔬菜之一。

二、解读寿木花的“花”

“寿木之华”在高诱注释《吕氏春秋》本味篇时认为:“寿木,昆仑山上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寿木”的产地定了,名字没有定。“华”被确定为果实,而不是花。晋代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载:“有寿木之林,一树千寻。日月为之隐蔽。若经憩此木下,皆不死不病。”寿木是成片成片地存在,有寿木林的地方就占云蔽日,后面两句有点神有点玄。寿木是满山满谷生长的,林木非常多。根据众多注释,我们可以理解“寿木”是“不死之木”,它是属于那种开花结果的时间要经过漫长的积淀,才能让它有开花的意识的树木。

再从“华”的解释出发,无论是解释做“花”还是“华”,也就是说无论是它结出来的花朵还是结出来的果实。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讲述的内容来说,这里只能是花朵,因为本味篇把它划为蔬菜一类的食材,果实一类的食材,后面有单独的列举。从植物学来说,“寿木”死了甚至腐烂了、腐朽了,它还能生出花朵甚至果实的树和华,这是极其少的,这是利用腐木本身来繁殖的菌类,那就是木耳一类,它能像花一样漂亮的木耳,又是特色食材,那是银耳。

银耳是长在椴木上的菌子,无论是用来吃还是用来观赏,我们见到它都是非常喜悦的。椴木曾经是棺材外边用来做保护棺木的檩木,在枯死之后不倒,经过时间的腐蚀,借用其他活的树木搭建起来的阴暗潮湿的空间,可以生长出银耳。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所言,也就是说只有昆仑山上的寿木才产这种“华”,就是武陵山脉有长银耳的椴木,又名青杠树,才能长出好的银耳。

三、解读赤玄木叶

战国宋玉《高唐赋》云:“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告诉我们,玄木是冬天发芽的。根据古人记载,赤木是长紫香椿芽的红皮椿树即香椿。玄木是结榆钱的榆树,能够在寒潮里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对古人来说,觉得玄木非常神奇,如果遇到饥荒,可以在寒冬腊月采榆钱当饭食,人民觉得是上天在拯救他们,它们就接受自然的馈赠,以榆钱充饥。

香椿树的芽头又名香椿芽、椿天等,人们习惯称它为“树上蔬菜”。香椿原产于中国北方,汉代以后才分布于长江南北,为落叶乔木,其椿芽可供食用。中国人食用香椿的历史在汉代就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曾与荔枝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椿芽的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北方的榆树我们俗称榆钱树,别称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白榆、榆树巧儿等。它据《尔雅》载,榆树皮在荒岁时农人们食之以当粮,对人体没有损害。代施肩吾有《戏咏榆荚》云:“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说明榆钱非常茂密,大家都拿它当食物。宋代嘉祐年间,苏轼在丰、沛两个地方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缺少粮食,那里的乡民们多食榆树皮充饥。后作《榆》诗:“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四、解读余瞀嘉树

余瞀嘉树指的就是石斛。有关“嘉树”的文献资料不多,《左传·昭公二年》载:“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这是“嘉樹”首次在文献里出现。唐代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云:“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第一次点明“嘉树”是生长在没有土壤的岩石上的。明代刘基《拟连珠》之二十云:“赤日流金,嘉树之阴。”说明“嘉树”种植和生长有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对阳光和雨水有它的喜好。明代宋濂《看松庵记》云:“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福建有方圆数百里生长“嘉树”,并且很多,长在地上。

猜你喜欢

本味吕氏春秋莼菜
“绿色”的莼菜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太湖莼菜
鲁迅《墓碣文》的别一种解读
莼菜
如何将物理的“味”融入课堂教学
催生“本味”阅读
翠绿清香的莼菜
《吕氏春秋》引《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