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品质提升策略探讨

2019-01-06童乾荣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摘   要:近年来,在小学实施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目标不明确、体系建设不成熟等问题。鉴于此,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立足校情,在调研研学课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重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实施理念、优化课程过程性管理、重建课程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研学课程品质的有效途径,为优化研学课程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学习需求;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作者简介:童乾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浙江  宁波  315000)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03-02

2016年1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和意见。在系列文件的指导下,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五乡镇中心小学”)制订了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以下简称“研学课程”)实施计划,重新整合以往的春、秋游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宁波市内各研学旅行基地,为4~6年级学生开设研学课程,践行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大多数研学课程的开发建设等实践工作主要依靠学校层面去推动,囿于各校教师课程开发建设能力,研学课程整体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研学课程实施存在问题

考察五乡镇中心小学研学课程的实施情况,结合对兄弟学校研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访谈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当前研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学旅行基地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单一,不成体系;二是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学生接受程度偏低,研学效果不佳;三是重旅行轻研学,甚至部分学校出现了“有旅无学”的现象;四是忽视了课程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旅行结束即课程结束,或仅仅布置一篇游记作文作为家庭作业,研学课程实施成效几乎无考评体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课程实施主体的学校、教师、学生对研学课程的认识普遍不到位,未将研学活动当作“课程”来对待;二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对研学课程的探索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三是部分研学旅行基地具有较为明显的商业化运作倾向,重视娱乐效果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课程实施效果,研学课程教研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二、研学课程品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五乡镇中心小学立足本校学情,从重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过程性管理、重建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研学课程的质量。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掌握学情,重视前期调研。学情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也是明确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课程领导小组可通过家长问卷、任课教师意见征集、学生访谈等方式,掌握学情。如旅游经历、学习意愿、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对活动的期望等。教师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比对、分析,找出具有共性、本质性的有效信息,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课程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准。如目标明确、内容选择、评价机制建立等均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3)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研学小组的组建、研学手册设计、问题(任务)设置、探究流程、成果展示等课程实施环节,均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程任务,并及时给予指导。

2. 优化研学课程的过程性管理。从课程目标明确、内容选择、实施过程把控等各環节入手,全方位优化研学课程的过程性管理。

(1)科学确定课程目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旅行只是载体和手段,研学才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和重要目标。以五乡镇中心小学设于宁波市江北区的研学基地——半浦园的国学体验课程为例,为确保学生旅有所获、行有所思,以“忠正、仁义、博闻、乐行”为课程总目标,对课程实施目标进行了预设。一是爱党爱国的目标,组织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促使他们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言行。二是博闻、乐行的目标,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边游边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学习过程、习得学习方法,得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最终使学生乐于探究。

(2)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学情和课程目标,结合五乡镇中心小学半浦园研学基地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内容科学、合理;帮助基地教师提前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例如,因五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农村,学生较为熟悉农业生产,根据这一学情,研学课程删减了农业生产体验相关内容。

(3)把控课程实施过程。改变以往一天完成所有课程的做法,提出“研学旅行月”,将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置学习阶段,由班主任和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在校内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研学体验及探究阶段,以研学基地教师为主导、班主任与综合实践教师为辅助,在研学基地进行;三是总结评价阶段,由研学基地、学校、班级三方配合进行。整个研学旅行月历时3~4周(见表1)。

3. 完善研学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反思。建立学生、教师、研学基地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形成对课程实施效果较为全面的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收获,但更应关注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如何改进、如何更好地成长。也就是说,研学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整个研学课程的结束。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不能忽视回顾、反思、总结、评价这些重要的环节,建议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首先,根据研学手册进行过程性评价,从安全、文明、小组协作、问题探究等方面进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根据评价结果授予学生“阳光研学个人”“阳光研学小组”“文明旅游小明星”等称号;其次,进行成果展示活动。

(2)教师评价。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研学论文等,详细介绍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指导等方面的成果。

(3)研学基地服务评价。通过教学效果观察、教师意见征集、学生满意度访谈、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研学基地的课程计划、教师教学、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课程评价。根据课程预设目标达成程度、学生成长效果和学习成果、教师成长成果、社会效应、专家指导意见以及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综合评定研学课程质量。

五乡镇中心小学通过重视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优化课程过程性管理、建立课程评价机制三个策略,在提升研学课程品质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促使研学课

程效率低下的现状得到了较大改观,研学课程能够较好地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今后应在研学课程精细化设计上多下功夫,使研学课程发挥更大效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濮梅.谈研学旅行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当代教育评论,2018,(8).

[2] 舒义平.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实践省思——以“天姥山唐诗之路”课程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0).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小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