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助力,提高课堂效率

2019-01-06林祎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因数因数助力

林祎珣

随着个性化网络学习的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课、微信等的“微”时代,移动的碎片化学习热度持续高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多方位的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微课给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改革与创新,而不盲目跟风,如何设计微课并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文结合《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对微课的课堂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实践。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产物,近年来,微课教学模式如燎原星火般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小身板”“高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如何将微课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疑点”以及课堂的“延伸点”,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以《最大公因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微课,助力课堂教学。

一、微课助力课前准备

数学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学习数学知识好比建构高楼大厦,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建构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最大公因数》这一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建立在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已经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

本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找出12的因数和16的因数,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找“12的因数”过程中出现5,而忘记了1,可见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已经遗忘,此时在课堂上纠正无疑会花费一部分时间,那么如何在课前就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呢?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布置学生回家复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那么对于学习自主性还比较弱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布置犹如“大海捞针”,收效甚微。因此,在课前借助“什么是因数与倍数”这一微课进行课前复习,正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在新课学习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微课助力课堂解惑

数学的课堂瞬息万变,每一堂课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解答学生的困惑。

(一)微课助力解惑,从“一知半解”到“豁然开朗”

出示“例2”,请学生先在课堂练习本上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一半的学生用短除法求出了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但随之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用短除法求出最大公因数的,却没有一位同学能够说完整。可见,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对于短除法只有表面的印象和肤浅的认识。因此,老师此时借助微课视频“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如图一),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惑,破除课堂教学困境,让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愉悦。

图一   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二)微课助力教学,从“一无所知”到“完全明了”

如果学生课前预习没有注意到数学课本上的“你知道吗?”,那么对于“短除法”将是一无所知的,而“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比较简便的方法,掌握好“短除法”,在求最大公因数时将会事半功倍。

教学实录片段:

师: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枚举法、筛选法求最大公因数虽然很好理解、不易遗漏,但好像还是挺麻烦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摇摇头,冥思苦想后回答:没有了。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看一看。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微课视频“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从“枚举法”到“筛选法”的学习,再从“枚举法”和“筛选法”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中,提出问题“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以及最后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短除法”,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微课视频的巧妙应用,让学生沿着一条清晰的道路,跨进“新知”的入口。

三、微课助力课后延伸

数学的知识教学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还要兼顾它的延伸性。

(一)方法的延伸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枚举法、筛选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法等。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里,往往只能学习两种或三种方法,其中的“分解质因数法”“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法”,这三种方法大部分学生更是难以一下子理解和掌握。单纯的方法讲授,这样的课堂往往索然无味,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所运用的视频形式将多种求法进行情境化展示,将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声色俱佳的数学情境中进行阐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沉浸在“微课”所创设的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跳跃和智力的发展。

(二)知识的延伸

从完善教学认知结构的整理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做好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升数学素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借助微课《分解质因数的其他应用》,介绍了“如何把一个数分解重组”以及“如何把一个数补成平方数或立方数”,真正让学生“吃饱”“吃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探索与发现、巩固与提高、创新与实践。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基础,沿着知识的脉络教学,并关注学生思维的延伸,巧妙地借“微课”使力,构建瞻前顾后、意味深远的数学课堂。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数学微课的校本化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gzx18-35)】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心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公因数因数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最大公因数》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