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观察
2019-01-06张健
张 健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结节性痒疹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主要与昆虫叮咬、内分泌失调、感染、精神情绪改变等因素有关[1]。患者多为四肢发病,部分患者也可见腰臀部发病。口服或外用激素治疗结节性痒疹的近期疗效好,但容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93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②近期内无抗组胺类药、激素药使用史;③无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等疾病;④无局部皮肤破损、感染;⑤无药物过敏。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22~67岁,平均(37.45±8.24)岁,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48例与西替利嗪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西替利嗪组予以西替利嗪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沙利度胺组予以沙利度胺口服,每次50 mg,每日2次,待症状有所改善后可减为每日1次。同时两均予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搽患处,早晚各1次。两组的总疗程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收集外周静脉血2 mL,离心处理后获得上清液,冻存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由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皮损消退的幅度超过95%为治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的幅度未到95%但高于75%为显效;自觉症状减轻,皮损消退的幅度未到75%但高于55%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2水平比较:治疗前,西替利嗪组血清TNF-α为(29.30±5.78)pg/mL、IL-12为(66.45±9.77)pg/mL;沙利度胺组分别为(28.34±7.64)pg/mL、(66.44±8.74)pg/m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西替利嗪组血清TNF-α为(14.41±3.13)pg/mL、IL-12为(47.44±2.14)pg/mL;沙利度胺组分别为(9.53±4.62)pg/mL、(31.57±2.70)pg/mL,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沙利度胺组治愈20例(41.7%),显效7例(14.6%),有效17例(35.4%),无效4例(8.3%),总有效率91.7%;西替利嗪组治愈10例(22.2%),显效17例(37.8%),有效20例(44.4%),无效11例(24.4%),总有效率75.6%;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糖皮质类激素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效果较好,复方氟米松软膏为中效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由0.02%氟米松+3%水杨酸组成。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收缩血管等作用,低浓度即可产生明显的药效。水杨酸是一种传统的角质离解剂,可通过溶解细胞间胶质物以及降低角质层的酸碱度,使角质层细胞间的黏附减低,以及促进水合、软化作用;此外,还对酵母菌、革兰菌具有良好的灭菌活性。与糖皮质激素混合可显著提高糖皮质激素的皮肤穿透率。研究表明,氟米松中加入水杨酸可是药物的皮肤渗透量提高约3倍,不仅提高了药效,而且还有利于减少激素的使用量而降低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西替利嗪是一种抗组胺药,能够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从而减轻皮肤变态反应。动物实验证明,西替利嗪能够有效对抗由组胺引起的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动物实验表明,西替利嗪可明显抑制P物质表达,从而发挥抗皮肤过敏反应的效果。沙利度胺是一种为谷氨酸衍生物,具有中枢镇静、免疫调节、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可有效减轻外周瘙痒的感受性,同时还能通过降低IL-8、IL-1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调节T细胞水平,减少IgM抗体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国外研究使用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结节性痒疹4周,改善率达到68%[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沙利度胺组血清TNF-α、IL-12水平明显低于西替利嗪,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的75.6%(P<0.05)。
综上所述,结节性痒疹患者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沙利度胺的疗效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