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2019-01-06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杨子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执行力班组形式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 杨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点在班组。这不仅仅是因为班组是企业生产的细胞,是落实安全目标的抓手,更是因为班组安全文化体现着企业的信誉、发展的潜力、竞争的实力和员工的素质等。特别是电网建设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工程的技术要求与参建人员的素质匹配度不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超过80%的人身事故,均来源于施工分包领域。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当前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的认知与员工具有的安全能力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强化安全文化的建设,抓住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重点进行突破,从根本上扭转安全被动局面。

形式必须与内容相统一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必要的形式要有,但不能用形式代替内容。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不复杂。虽然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达、体现的形式,但不可以脱离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施工现场中的标识悬挂、制度上墙、安全例会等都必须围绕这一工程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目标,依据具体在建工程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借助合适的形式确保安全效果的实现,必须坚持安全文化形与质的一致。

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是偏重形式,忽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施工现场高大的安全展板四处竖立、精美的安全规范人手一册、每天的安全例会在详细总结工作中安排工作,所有的安全警示、安全教育都沉醉于要求与口号之中。结果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安全要求落在空中。二是偏重内容,忽视形式。往往是一味地强调安全,一味强调处罚,一味地简单高压,忽略了必须的形式助力,挫伤了员工的安全自觉性。电网建设施工现场的特殊性与艰苦性,就决定了施工点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质,这就难免出现安全警示牌移动频繁、安全规范发放重复浪费、安全教育对象不一、安全例会内容繁杂的现象。但必须坚持在灵活的形式中说安全、讲安全,杜绝安全教育、培训的空泛、繁琐,杜绝安全警示语的冗长难懂。说形式的重要,更是说明内容的不可或缺性,但如果没有了合适的形式,安全的内容也是难以展现的。

培育员工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参与电网建设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员工来自农村,即使他们的业务非常娴熟、职业道德良好,但由于员工身份的不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从事专业的技术要求不一、加之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他们在内心深处最缺少、也是最渴望的就是归属感与荣誉感。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分包队伍员工对安全的忽视,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因为,员工缺少归属感,进而弱化了责任心,但从根源上讲是由用工体制的多样化所造成。所以,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培育外包员工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一句口号,企业安全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员工的安全自觉性十分重要。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中,重在育人、重在规范、重在激励,要坚持以制度为底线、以激励为抓手的原则。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白当家作主的意义在于:我安全,班组就安全;班组安全,企业就安全;企业安全,员工就有价值与自身发展的空间。

通过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通过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确保企业的安全发展。员工只要有了归属感,安规执行就有了自觉性,员工只要有了荣誉感,“要我安全”就会变成“我要安全”。

奖励与惩处互补

安全文化建设中,正确应用激励作用,将对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与自觉性有着重要作用。安全管理中的激励要坚持精神与物质并行的原则:一种是普遍的物质安全管理中的激励。安全管理中的物质激励更多地体现在工资分配制度上。另一种是人性化的精神激励,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拥有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和成就感等。通过有效安全管理中的激励,使职工从内心产生“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念。

物质的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有时会降低工作情绪;而精神的激励方式,虽然需要时间较长,但一经激励,不仅可提高效果,且能持久。日本企业通过对员工激励效果的研究发现: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足以说明资本不是关键因素,精神激励才是最主要的。所有的这些,关键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安全管理中的激励人、鼓舞人、开发人,从而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安全文化管理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适时地对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对员工高标准、严要求,使员工感到上级的信任和期望,使之有自我约束与安全管理中的激励的动力。

联想总裁柳传志说过:经营企业、经营管理其实就是经营人。而经营人,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认可,我付出了,给我什么样的安全管理中的激励,能不能达到个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是至为关键的。在任何一种群体当中,人与人的关系,既可以相容也可以不相容,既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互相掣肘。这是一张无形的网,因为有这些关系的存在,所以,企业的领导人必须首先理顺这些关系,用一种文化把人心统合起来,形成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形成重要一条是安全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在起保证作用,通过安全管理中的激励,使每个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所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安全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文化,这一点对于施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员工的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安全。安全管理中的激励要坚持公平原则。公平不等于平均,平均等于无安全管理中的激励。平均主义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吃“大锅饭”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安全管理激励中坚持公平原则,需要建立安全管理中的激励与绩效挂钩的科学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每一位员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员工相应地在收入、职级、待遇等方面给予安全管理中的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承认和回报,从而激励员工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斗。

激励是否起作用,看行动。把安全管理中的激励与能动性相联系。实践告诉人们,激励因素是使管理对象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并努力做好工作的因素,是真正能提高管理效率的因素。而将安全管理中的激励因素上升为一种机制,促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培育员工的执行力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是指一个人获取结果的行动能力;对团队而言,就是指凝聚力、战斗力;对企业而言,就是指竞争力、经营能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进而提升班组整体执行力,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所以讲,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否有效,关键看执行力。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受观念引领,而观念的形成是需要培养与教育的,良好的行为必须是规范的,没有规范的行为就是盲动。所以,在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规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重要性。首先要转变心态,将被动思维与行动变为自发与自觉;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愿景,这样才能拥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要有团队精神,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只处在工作流程中的一个节点上,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特别是在实现安全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坚守“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同时也需要员工间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只有这样,个人执行力才能真正提升,团队执行力才能形成。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工程项目来讲,安全生产事关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从员工来说,安全事关个人的生命与家庭幸福,是人的第一需求。因此,不断强化安全文化的建设,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猜你喜欢

执行力班组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你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执 行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