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防治
2019-01-06金淑霞张俊文
金淑霞,张俊文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1600)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病原主要为结膜炎立克次氏体,牛嗜血杆菌为第二侵入者,是主要危害牛、羊、骆驼的一种急性、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眼结膜和角膜的明显炎症,伴以大量流泪。损害部位仅限于眼部,使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炎性变化,怕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云翳、白斑或造成失明。本病常发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节和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该病在多雨阴湿地区发病率为40.0%左右,牦牛集中地区发病率为55.0%左右。
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夏季牧场,蝇类可能是传染媒介。据观察,本病多发生于1~4 岁的牦牛和犊牛,但在也发现有黄牛发病的。本病也能传染给马、驴、羊、驼。不过传染给其它家畜时病势较轻。骆驼发病率约60~70%,驼羔较严重。
在病驼眼泪涂片和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中可以找到立克次氏体,大小约0.6~0.8 微米。病驼血液含有病原体,病原体能在豚鼠、家兔、幼犬、小白鼠体内存活并检出。
2 临床症状
2.1 患病的牛或羊主要表现眼结膜、 角膜发炎,羞明流泪、畏光,有大量的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者眼球突出(内弹力层突出),虹膜破裂,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以后角膜混浊呈现角膜云翳、角膜白斑而失明,病程一个月左右。
2.2 病驼流泪如淌水珠,将下眼睑以下的被毛浸湿,两眼羞明半闭,甚至完全不能睁开,盲目乱走;羔驼找不着母驼,无法吃奶,有太阳时只能向太阳方向行走;成年驼因不能视物,吃草大受影响;结膜充血,上眼睑微肿,较重者在上眼睑结膜上可见紫红色小斑点样的糜烂;结膜囊内有多量消亮或混浊的分泌物,角膜正常;体温不高,呼吸和脉数无变化。
2.3 患畜如得到合理治疗,其治愈率很高。病情较轻的病畜不经治疗也可自愈。因本病造成直接死亡者甚少。多数患畜失明后,行走不便,觅食困难,吃不上草料饿死或从崖上、坡上掉下去摔死,或因失明而被畜主屠宰。
3 治疗
3.1 防治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用黄降汞或其它眼药治疗,效果都很好,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用柏枝熬水清洗病眼,效果较好,既方便简单,又易在群众中推广(利用侧柏树枝加适量明矾熬出的汁液用纱布过滤,凉后洗眼);用三砂粉(即硼砂、硇砂、朱砂)混合研成细粉,用竹筒(芦草筒也可)吹到病牛眼结膜角膜上,或用喷粉器喷入病眼,亦有效。另据可用自血在上下眼睑皮下注射5ml,也有较高的疗效。
3.2 对已形成角膜翳而失明的患牛,可施行手术治疗,即用手术刀将病牛眼角膜上的覆盖物轻轻剥去,再用1:1 的甘汞和白砂糖的研细粉末,每天喷入一次,七、八天可愈。
3.3 用土霉素碱粉0.05g 撒入病驼结膜囊内或结膜上,连日或隔日用药,临床症状可以消失,流泪停止,睁眼如旧,远期效果也令人满意。用于绵羊、山羊病例也可取得迅速痊愈的效果。
3.4 可用2~5%的硼酸水或淡盐水洗眼,擦干后可选用红霉素、 四环素、2%黄降汞或2%可的松等眼膏点眼,可有效治愈羊红眼病。
3.5 也可用青霉素加地塞米松2ml、0.1%肾上腺素1ml 混合点眼2-3 次/天,羊红眼病可痊愈。
3.6 对羊红眼病的治疗,当出现角膜混浊或白内障的,可滴入拨云散;或青霉素50 万单位加病羊全血10ml,眼睑皮下注射;或50 万单位链霉素溶液5ml 眶上孔注射,2 天1 次。
3.7 对于较轻症状牛,配置抗生素冲洗液,即每500ml 注射用水加庆大霉素200 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充分混合后用于病牛眼睛的冲洗,每天一次。对于重症牛及一般症状牛,采用自家血加抗生素混合疗法,并辅以麻醉类药物,即颈静脉采血10~20ml,与160 万单位青霉素钾、0.3g 盐酸普鲁卡因充分混合后,注射到犊牛患病眼的眼睑皮下,同时外用上述抗生素冲洗液加强治疗。
4 预防
4.1 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减少蚊蝇量,保持羊舍干燥,并定期消毒。
4.2 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因病情加重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3 患过本病的动物对重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这也许是成年动物发病较少的原因之一。牛摩勒杆菌有许多免疫性不同的菌株,用具有菌毛和血凝性的菌株制成多价苗才有预防作用。犊牛注苗后大约经过4 周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