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的要点
2019-01-06祝丽
祝丽
(山东省蓬莱市畜牧局 265600)
生猪集约化养殖而言,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是影响猪场养殖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干扰素能达到不错的治愈效果。但在使用干扰素时,我们必须要明确其不同于其他药物。干扰素不是直接作用病毒,而是通过与病毒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形成细胞蛋白对复制阶段形成靶向作用,起到不错的预控效果。为此,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事项应尤为注意。
1 干扰素分析
对干扰素分类的认识,根据其内部基因组成的差异性辨析,可细分为I 类、II 类、III 类。这些不同组别分类的干扰素,用于同一病害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样不同。大量用药实践中基本证实,生猪病毒性疾病用干扰素治疗要优于其他药物。但与其他药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干扰素非直接作用病毒自身,而是通过与病毒体表的特殊体融合形成细胞蛋白,起到抑制病毒生长清灭病毒的目的。此外,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而言,干扰素作为最早的细胞因子,对激活细胞表达能力生产更强的生物活性效果显著。为此,将干扰素作用于哺乳动物,除抑制病毒生长之外,还有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另外,这种强生物活性的激活更为迅速,可贯穿病毒复制的整个过程,有不错的抗病毒效果。
2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缺点
比较其他治疗药物,干扰素适用范围广、药物残留小、环境污染压力不大等,为此而被广泛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不错的治疗前景。但有优点就有缺点。本质上作为一种颇具活性的生物制品用于早期遏制病毒扩散确实效果不错。但一旦形成规模想要控制难度很大。
此外,在大量用药实践中,干扰素的种属特异性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产生于某种属动物的干扰素往往就对同种或者接近的动物及动物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对其他异种属动物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最后,对干扰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要求。要充分考虑其化学属性,掌握好解冻后的活力,注意与其他化学药物的配合使用,以避免产生拮抗作用而影响最终的使用效果[1]。
3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实例
查阅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大量研究综述,其中不少的实证分析研究报告显示,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确实优于其他药物。
口蹄疫适用干扰素肌肉注射,3~4d/疗程。对此病单一用效果同样不佳,最好配用防心肌炎类药物,如天王大败毒注射液、五毒康注射液等,对降低致死率效果不错。
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适用于干扰素肌肉注射,4d/疗程。配用双黄连注射液、复方穿心莲注射液等,康复效果不错。
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适用于干扰素肌肉注射,3~4d/疗程。在病毒形成后期,单一用效果不佳,最好配用抗病毒中药剂治疗,有不错的效果。
4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应注意的问题
确保干扰素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的高效力,有几点问题应值得关注。
其一,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主要发挥着抑制病毒复制和繁殖的作用。为此,临床用干扰素后的4d 内,应禁止接种任何疫苗,尤其是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疫苗活力。
其二,干扰素的稀释很关键,禁止随意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严格稀释规程,避免操作不当影响干扰素活力,导致其失效。使用期间最好配用专门有灭菌属性的注射液。
其三,注意配伍其他药物使用。临床用药实践中,单一用干扰素的疗效往往不佳。为达到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可尝试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如转移因子、柴胡颗粒、板蓝根等,干扰素与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能起到增效抗病的效果。
其四,对干扰素的使用,经充分稀释后要一次用完。有解冻后干扰素不能用完的,不宜再次冷冻。最好将其放置在0℃的冰箱环境中冷藏,但3d 内必须用完[2]。
5 体会总结
重视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对提升养殖效益大有裨益。以往用抗生素治疗有诸多弊端。而干扰素适用范围广、药物残留小、环境污染压力不大,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有广阔的前景。但干扰素的使用同样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干扰素的使用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和繁殖。为此,用药务必要早而适时。一旦等到病毒性疾病扩散开,在尝试用干扰素治疗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同时,注意配合用转移因子、柴胡颗粒、板蓝根等,以增强用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