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海治疗伤科痰瘀证经验浅析*

2019-01-06韩晶晶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选骨髓炎赤芍

韩晶晶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40

骨病筋伤日久,瘀证和痰证无论先后,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血凝痰黏滞,痰阻血艰涩,每见痰瘀相互胶着、顽固不化。叶海老师认为,痰和瘀,皆属于人体的病理产物,起于阴阳气血失其常度,津凝为痰,血滞为瘀。虽各有所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既为同源,皆出于营分,则痰瘀亦为同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密不可分。治疗尤当强调痰瘀同治,痰瘀交结证一旦形成,必须化痰活血,双管齐下,方是正治。

1 骨病痰瘀交结 治以化痰祛瘀六法

叶师对于隶属“骨病”范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以及骨髓炎等疾病的治疗,尤其注重“痰瘀同治”,认为痰瘀作为机体内多种因素失调的病理产物,停滞于经络、血脉、骨髓、关节,打破了骨组织内环境的稳态。痰瘀不除可变生各种疾病,虽风湿痹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病机千头万绪,但痰瘀这对病理产物自始至终存在,并成为病理机制的一部分,加速病程的发生发展。治疗中,痰瘀同治可并行不悖、直捣病所,乃取事半功倍之效。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痰瘀交结证,主要有以下6型,试加阐述病机特征。

1.1 外邪痹阻痰瘀互结证:典型病种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停驻肢节,气机阻滞,津血郁为痰瘀,相互交结。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唇紫,舌黯、苔薄,脉涩滞。治以化痰行瘀蠲痹,方选荆芥止痛汤,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熟地、炒白芍、怀牛膝各15g,荆芥、元胡、制川乌(先煎)各10g,细辛3g,炒谷芽20g,陈皮、炒甘草各5g。

1.2 痰热瘀阻搏击成痈证:典型病种有化脓性骨髓炎。此为外伤后邪毒侵入,邪热内壅,浸淫血脉,壅积发热成骨痈阳毒,津停血滞,痰热与瘀血郁结,血败肉糜,腐化为脓。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或有身热振寒。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解毒清痰化瘀,方选祛瘀解毒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归尾、天花粉、荆芥、连翘各10g,赤芍、金银花或忍冬藤、土贝母各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g,山甲片(先煎)3g,皂角刺10g。

1.3 痰饮瘀浊上扰清窍证:典型病种有颅脑外伤后遗症。此为颅脑外伤日久,离经之血滞而不化,气运失畅顽痰内生,痰瘀交阻脑府,蒙蔽清窍脑失所养。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口多痰涎,甚则语言错乱,哭笑无常等。舌质红紫、舌苔白腻或黄厚、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脉滑数或弦滑。治以息风豁痰祛瘀,方选加味半白汤,药物组成:姜半夏、川朴、桃仁、地龙各10g,茯苓、炒白术、赤芍各15g,陈皮5g,天麻9g,钩藤、龙齿(先煎)各20g。

1.4 气虚血瘀兼挟痰浊证:典型病种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此为素体气虚,风寒湿邪流注骨间,气血凝滞,痰湿互结,瘀阻经络,胶结髀枢,筋骨失养,失荣而枯。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髋部及腹股沟疼痛,可放射至膝关节,疼痛呈间歇性加重,髋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少,活动受阻甚至跛行。X线显示:股骨头骨质疏松或骨小梁界限模糊,散在性硬化或囊性变,骨小梁紊乱、中断,部分坏死区。舌淡紫、苔白腻、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脉滑重按无力。治以益气化痰祛瘀,方选夏棱和痹汤,药物组成:党参、茯苓、赤芍各15g,姜半夏、陈胆星、三棱、莪术、防风、延胡索各10g,炒甘草5g。

1.5 痰瘀互滞经络闭阻证:典型病种位痛风性关节炎。此为脾肾两虚,脾虚则升清降浊无权,肾虚则气化失司,津液代谢失调,导致湿浊内生,流注关节,难以排泄,湿浊胶结,血流受阻,郁久化热,或适逢外邪,或劳倦伤身,或嗜酒厚味,皆可诱发。临床症状:膝、踝、足跖、趾关节红肿剧痛为多见,口黏痰多,口气秽浊,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降浊化痰祛瘀,方选加味四妙散,药物组成:苍术、川柏、知母、蚤休、防风、猪苓各10g,赤芍、川牛膝、土茯苓、车前草各15g,忍冬藤、蒲公英、生牡蛎(先煎)、炒谷芽各20g,通草、生甘草各6g。

1.6 顽痰瘀毒交阻筋骨证:典型病种:骨肿瘤。病机分析:临床症状: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骨膨胀变形,患部功能障碍,相应部位肌肉萎缩,周围组织受压症状,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进行性消瘦,贫血等。舌质淡紫,苔白腻,舌下散布瘀斑瘀点,脉滑。治以软坚散结解毒,方选:软坚散结汤。药物组成:生牡蛎(先煎)20g,全蝎粉(分吞)3g,穿山甲(先煎)5g,浙贝、皂角刺、半夏、陈胆星、赤芍、三棱、莪术各10g,虎杖、猫爪草各15g,藤梨根30g。

2 病案举隅

李某某,男,53岁。初诊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主诉:左侧腘窝皮肤破溃流脓4月余。既往史:胫骨骨髓炎。12年前,患者因外伤致左侧股骨下段骨折,经当地医院住院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局部感染,于2016年9月30日,医院复查X线片示“左侧股骨下端内固定术后改变,左侧股骨中下段骨质异常,骨折后改变?感染性病变?”,随后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于2016年10月27日,复查X线示“左侧股骨中下段骨质异常,考虑骨折后改变,左侧股骨中下段骨皮质明显增厚,膨胀性生长,其内密度不均匀增高,周围软组织内可见多个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并诊断为化脓性骨髓炎,给予抗感染治疗,但效果欠佳。后出现左侧腘窝皮肤窦道破口,有淡黄色渗出物渗出,淋漓不尽。于医院门诊局部创口换药治疗。发病以来,患者时有发热,夜寐及胃纳可,小便可,大便溏。查体:左大腿下段稍肿胀,腘横纹下缘可见一约1cm×2cm破溃,破口处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挤压后排出白色脓性粘稠物。边缘黯红,色素沉着,结缔组织增生。左下肢较之健侧稍肿,股骨中下段有压痛及叩击痛。苔薄黄、质红,脉细。辅助检查:CR提示胫骨骨髓炎。辨证:患者12年前不慎外伤致骨折后,经手术虽断骨已续,然气滞血瘀痰阻日久,壅积发热成骨痈阳毒,邪热内壅,浸淫血脉,化而为脓,流注筋骨。久病正气虚弱,正气不足以抗御外邪,毒邪留聚,繁衍为害。治当以清热解毒、化痰消瘀、托脓散结为先,继以益气扶正、祛腐生新收功。诊断:中医诊断(证型):附骨痈(热毒内壅型);西医诊断:胫骨骨髓炎。治则:解毒清痰化瘀。方药:祛瘀解毒汤化裁,药物组成:苍术、黄柏、归尾、天花粉、荆芥、连翘、皂角刺各10g,赤芍、银花、土贝母各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g,山甲片(先煎)3g。药后,患者左侧腘窝窦道渗出物较前明显减少,复诊8次后,疮口基本愈合。

3 小结

人体的组织结构都有赖于气、血、津、液、精的滋养。当体内精微物质在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凝结为痰、瘀,停滞于不同组织内,产生相应的病症。对于伤科痰瘀证,当痰瘀停滞于脉络,轻者可见肌肤甲错,重者局部肌肤失荣,肤色呈紫红或苍白,皮温降低,肢端发凉、麻木、酸痛,甚至溃疡、脱疽;痰瘀停滞于肌肉,则出现肌肉疼痛、肿胀、僵硬、萎缩,麻木不仁,瘀斑硬结,肌力下降;痰瘀停滞于筋骨、关节,则患处疼痛拘挛、关节僵硬、肿胀畸形、活动不利、负重困难。故痰瘀并治,即可通脉柔肌、舒筋强骨、滑利关节。可见,消除痰瘀是方法,而通脉活络、舒筋健骨乃目的。“治痰必治血,血活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血自行”。叶师遵照痰瘀同源的病机理论,归纳了“伤科化痰祛瘀六法”,治疗以慢性骨病为主的多种骨伤科疾病。以病机为纲,取典型病种为要,构建了伤科痰瘀证的诊治体系,这是叶师“经纬辨证”理论[1]学术经验的又一临床思辨体现。

猜你喜欢

方选骨髓炎赤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新疆赤芍
辨治支气管哮喘避开刺激因子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