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期饮加减妇科应用举隅

2019-01-06蒋涵娇严余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郁金香附桃仁

蒋涵娇 严余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过期饮,出自《证治准绳·女科》,是治疗月经过期不至的代表方。方由熟地黄、白芍药、当归、香附各二钱,川芎一钱,红花七分,桃仁泥六分,蓬莪术、木通各五分,甘草、肉桂各四分组成,共奏补血温经,行气祛瘀之效。妇人素体阴血亏虚,易致筋脉失去濡养,出现四肢厥冷,冬季尤甚;加之津血卫外不足以抗邪,故易受寒邪侵袭,形成寒凝血瘀之象;阴血的产生离不开中焦脾胃,其脏腑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易致月经过期不至、月经量少。故药用宜平和温通逐瘀之品,和血行气。本方重用当归、白芍,用以养血柔肝,使血不燥而气得和;同时妇女多性情怫郁,稍佐疏肝解郁之品,使其达解郁之效,同时亦不损天然之气血的目的[1]。导师严余明教授临床喜用此方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如痛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下简称多囊)、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属血虚瘀滞者,每获佳效。兹举医案数则,以飨同道。

1 多囊卵巢综合征

西医学认为[2],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卵巢中雄激素水平过高,抑制卵泡发育致使排卵稀发或无排卵,临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肥胖、痤疮等症状表现居多。严师认为,肾虚是形成多囊的关键因素。肾精化生天癸,肾为水脏,内寄元阳,与月经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3]。若过期不至而少腹胀痛者,此乃肾虚肝郁,用过期饮加减达补益肝肾,活血行气通络之效,使经通瘀祛则安。

如治李某,女,20岁。2018年10月9日诊。月经延后半月余。患者自述月经初潮以来周期不规则,延后十余天不等,近期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导致月经延后,末次月经:2018年8月8日。同时伴有经前乳房胀痛,平素月经量少,经期5天即净,来经前2天经色黯,夹有血块,时有痛经,腰酸乏力,冬天四肢冰冷,平时多思虑喜叹息,爱好油腻辛辣生冷之品,胃纳一般,睡眠欠佳,便调,舌淡白,脉弦细涩。辅助检查:睾酮偏高,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证属肾虚肝郁,气滞血瘀。治宜活血祛瘀,补肾疏肝理气。处方:当归、菟丝子、黄芪各15g,熟地20g,川芎、生白芍、莪术、制香附、桃仁、郁金、丹参各12g,川牛膝10g,通草、肉桂、甘草各6g,红花9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嘱其忌食辛辣生冷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1周后复诊,月经未至,守上方,继服7天。10月23日患者复诊,10月19日来经,量可,夹有血块,舌淡红,脉细。继服7剂,并嘱患者于下次来经前守原方继服。11月27日复诊,自述前日来经,量、色可,经前已无明显不适。

按:患者平素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气机失宣,血为气滞,脉络瘀阻,冲任不能畅达而导致月经延后,且患者饮食失宜,脾胃运化受阻,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月经量少,时有痛经,色黯夹有血块等症。故方以四物汤、桃仁、红花养血和血,行血中瘀滞,肉桂温经散寒,郁金、制香附、丹参活血理气解郁,莪术破血行气,川牛膝补益肝肾,通草通利血脉,佐以甘草调和诸药。药后复诊,情绪畅达,诸症好转。严师认为,多囊多系平时学业压力大以及饮食起居不规律,故在治疗时常嘱患者平时注意保暖,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熬夜,有利于调整性激素水平,使月经周期规则化。

2 慢性盆腔炎

西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多由于患者宫腔手术后病菌上行感染,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腰骶痛、白带多,反复发作[3]。而中医学认为,血瘀气滞是慢性盆腔炎的致病关键,常伴有正气不足,情志欠畅等。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侵犯胞宫,影响胞宫气血运行,不通则痛,而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正气未复,余邪未尽,反复进退,耗伤气血,病情常缠绵难愈。

如治钟某,女,37岁。2017年11月14日初诊。腹痛反复发作5年余。自述有盆腔积液多年病史,遇劳则发,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平时月经量少,经期腰酸,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2017年11月4日,易发怒,带下量多,色白质稍黏稠,大便每天3~4次,多不成形,尿频,胃纳欠佳,寐差,舌红,脉弦滑。妇科检查:阴道少许白带,宫颈轻度糜烂,宫体中位,质中,活动欠佳,压痛+,两侧附件均有增厚,压痛+。辅助检查:白带常规示清洁度+++。B超:轻度宫颈糜烂;两侧附件区炎性包块。证属气滞血瘀,脾肾亏虚。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滋肾健脾。处方:熟地、黄芪、生白术各15g,炒白芍、川芎、酒当归、桃仁、莪术、郁金各12g,红花9g,旱莲草、女贞子、山药各30g,通草、生甘草各6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嘱患者放松心情,控制情绪。12月5日复诊,述昨日来经,经量较前增多,腹痛减轻,情绪稳定,经期腰酸,舌稍红、苔薄。去女贞子、旱莲草、莪术,加菟丝子15g,杜仲10g,红枣9g,继服7剂。12月12日来诊:月经4天即净,腰酸缓解。加莪术、制香附各12g,守方继服巩固。随访3个月,患者情志已畅,复查B超示未见明显异常。

按: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腹痛”“癥瘕”范畴。患者多年盆腔炎病史,肾虚为本,故表现出经期腰酸,尿频,本虚标实,肝失调达,脉络不畅,气血瘀滞,蕴结胞宫、胞脉,不通则痛,故下腹部疼痛显著,劳累更甚,肝脉郁结则经前乳胀,易发怒,久病迁延难愈,伤及脾胃,气血不足以化生,则月经量少,运化水湿失职,则带下量多,大便不成形。故方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莪术除血中瘀滞,郁金行气解郁,熟地、二至丸滋补肝肾,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使肝脾肾三脏得以调养,共奏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效。药后复诊,来经诸症好转,去女贞子、旱莲草、莪术,加菟丝子、杜仲、红枣补益肝肾。严师认为,该患者病情缠绵日久,损及肝脾肾三脏,全面辨治,尤重视顾护脾胃,切勿顾此失彼。除了平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对控制慢性盆腔炎发展传变有一定缓解作用。

3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经产妇,常合并子宫内膜异症和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和进行性痛经,目前临床上仍无根治性药物,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4]。严师从事妇科疾病诊疗数十载,认为该病有虚实寒热之不同,治疗上需注意扶正,不可一味攻逐祛瘀而损伤正气,而应随病机变化加减或更方,同时注意结合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特点而有所侧重用药[5]。临床可用过期饮加减治疗血虚瘀滞证型,以达补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如治沈某,女,45岁。2017年10月15日初诊。进行性痛经十余年。患者自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血压病史,目前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可。正值经期第2天,小腹疼痛剧烈,面色青白,服用止痛药暂缓,平素月经延后7天,色黯有血块,体型肥胖,大便2~3天一行,胃纳佳,寐可,舌淡红、苔白腻。妇检:子宫局限性隆起,质硬,压痛+。辅助检查: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证属瘀血阻滞。治宜补血活血,散瘀止痛。处方:炒白芍20g,当归、延胡索各15g,丹参30g,川芎、桃仁、郁金、醋香附、五灵脂、莪术各12g,红花、生蒲黄各10g,肉桂5g,甘草9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嘱患者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冷。1周后复诊,患者面色红润,痛经较前减轻,月经4天干净。去五灵脂、蒲黄,继服3周,并嘱患者于下次来经前服原方。3月后复诊,自述痛经大减,无需服止痛药,余症皆失,情志已畅。

按: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体型肥胖,偏属痰湿体质。痰湿日久成瘀,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小腹疼痛。本方以过期饮加减,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方法。方中当归养血和血,川芎、延胡索、醋香附、郁金行气止痛,桃仁、红花化瘀行滞,失笑散合莪术活血散瘀,重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丹参活血解郁,肉桂温通经脉。药后患者诸症均有所减轻,守方继服巩固,临床效果显著。

上述妇科疾病虽临床机理各异,但病机相当,归根结底可总结为血虚瘀滞。现今妇女多阴血亏虚,筋脉濡养不足,四肢厥冷者居多,故用肉桂、干姜等温通之品;津血卫外不足,易受外邪侵袭,临床可酌情加黄芪、白术等益气固表;中焦亏虚,气血生化之源动力不足,以致月经过期不至、量少,故加炒麦芽、山药等健脾助运,顾护脾胃。肾精化生天癸,天癸化源不足,补肾益精尤需贯穿始终。加之女性性情飘忽不定,多郁喜怒,常佐疏肝解郁之品,可达舒畅气机之功。故用过期饮补血温经,行气祛瘀,抓住现代女性多种妇科疾病的病机关键,随症加减,扩大其应用范围,实为治疗妇科杂病的良方。

猜你喜欢

郁金香附桃仁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桃仁和酒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
治胃寒痛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止咳平喘的桃仁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