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悸临证辨治体会

2019-01-06许世杰王慧君俞梦楠李丽娟李亚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同病李师心安神

许世杰 王慧君 陈 峥 俞梦楠 李丽娟 李亚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李亚平主任中医师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载,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李师学习,现将其临证辨治心悸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病在心,亦关五脏

李师认为,心的病理变化会影响其他脏腑,而他脏功能失调亦可影响到心。心脏本虚,复感外邪,致心之气血阴阳俱虚,心失所养,可致“心动悸”。肺脏受邪,或咳喘日久,肺气不利,则可由气及血,致心之血脉瘀阻,出现心悸;肺阴亏虚,日久伤及心阴,导致心失滋养,虚火扰心,出现心烦而悸。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情志不畅,肝气不疏或郁而化火,可扰乱心神,出现心悸、心烦;肝血亏虚,不能养心安神,则可导致心悸、健忘、失眠等症。肾阳虚衰,既不能温煦心阳于上,又不能化气行水于下,致水邪泛滥,上逆凌心,出现心悸、喘息气短、水肿、小便不利等。

2 治本于心,兼安五脏

2.1 益气活血,养心通络:心之动力为“气”,若气虚而衰,则心动失于约束,节律失常,澹澹而动,脉象或迟弱或结代不齐。心之所养为“血”,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则虚热内生,扰心而惕。李师认为,心气不足为发病之根本,故应重培养气血。组方以人参四逆汤、生脉饮、归脾汤、炙甘草汤等最为常用。“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阴阳虚损,可影响血脉的运行;血液运行的顺滞,也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功能。临床宗气不足、饮食不慎、思虑过度等因素均易导致心络瘀阻,神失所养,引发胸闷心悸之症。故李师在养心固本的同时,注重祛邪化滞,活血通脉。常选血府逐瘀汤或丹参饮加减。

2.2 分型论治,并调五脏:心悸一病,虽病位于心,又常与他脏同病。①心肺同病:心悸、口唇发绀,或心烦、不寐,而兼有咳喘,胸闷,呕吐泛恶,恶寒,舌苔白腻,脉滑或弦紧。治当宣上通下,泄水逐饮;方拟半夏麻黄丸加减。②心脾两虚:心悸而烦,面色不华,头晕失眠,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脉细弱,或结代。治当补虚调中,兼和营卫;方选小建中汤加减。③心肝同病:心悸失眠,胸闷心烦,或发为癫狂,眩晕健忘,舌黯,脉涩或结代。治当疏肝养血和营;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加减。④心肾阳虚: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眩晕耳鸣,喘息气短,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脉沉细。治当温补心肾,通阳复脉;拟用黄芪四逆汤加减。

3 验案举隅

宫某某,男,80岁,科研工作者。2018年5月14日初诊:患者近1月余来自觉心悸心慌,呈阵发性,伴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工作劳累后更甚,1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西药效果不佳,胃纳可,夜寐欠佳,二便调。查:脉率40余次/分钟,舌质黯、苔白中厚,脉细结代。高血压病史多年,2年前因主动脉瓣重度反流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动态心电图示:1.房颤;2.多源室性早搏(10632次/24h);3.ST-T改变。证属心肾阳虚,血瘀阻络。治以心肾同治,益气温阳,活血通络,镇心安神。处方:太子参、丹参、益母草、土龙骨各30g,茯苓20g,黄芪、麦冬各15g,酒地龙、当归各12g,降香、炙甘草、苦参、甘松、灵芝、五味子、补骨脂各9g,桂枝、制附子各6g。7剂。5月21日二诊:患者心悸心慌等症状明显改善,夜寐转佳,脉率60余次/分钟,精神较前明显振作。守方续服28剂以巩固。

按:患者岁至耄耋,宿有心疾,日常工作脑力活动频繁;证属心肾虚损,心络不通,心神不宁。治宜温补心肾,兼以活血通络,安心养神。拟黄芪四逆汤加减,方以黄芪、太子参补益心气;桂枝、补骨脂、制附子温助心肾之阳,当归补血养心,茯苓、五味子、灵芝宁心安神;麦冬、苦参、丹参除烦安神,土龙骨镇心安神,酒地龙、丹参、降香、益母草活血通络;炙甘草与参芪相配,增益气之功,与桂附相配,扶助心肾之阳;再加专药苦参、甘松复律定悸。诸药合用,心肾阳气得充,上下水火既济,气调血和神安,悸动自平,夜寐自安。

猜你喜欢

同病李师心安神
李廷荃从虚痰瘀毒论治胃癌经验拾萃*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上热下寒证的同病异治浅析
茯神小米粥治失眠
浅谈李师中《劝农事》碑
试析病治异同及其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
李勇强骨伤科学术思想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