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2019-01-06张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肠梗阻胃肠

张进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肠梗阻是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排泄障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可能造成肠壁供血障碍、继发性肠坏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很难早期识别。临床治疗肠梗阻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为了促进老年患者的尽快康复,可在其接受非手术治疗时提供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本文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非手术治疗老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64.3±8.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4.9±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予以胃肠外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禁食禁饮以及胃肠减压等措施。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即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根据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比较差,接受全面禁食、胃肠减压与24 h补液等治疗措施很容易引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2]。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说明非手术治疗的过程,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同时叮嘱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使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

1.2.2.2 饮食护理 肠梗阻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时需要禁食、禁饮,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在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缓解、恢复排便排气后,可关闭胃肠减压管,观察24 h。期间可予以少量温水,再逐渐增加饮水量,确定患者无任何不适后就可拔出胃管。随后可指导患者进食流质性食物,主要为面汤、菜汤以及米汤等,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忌食不易消化、易产气的食物。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可逐渐过渡至普食。日常饮食应以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2.2.3 病情观察 老年患者的反应性与耐受性均较差。长时间禁食、胃肠减压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从而造成酸碱失衡[3]。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皮肤温度等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与尿量。注意观察患者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如患者腹痛加剧,腹胀明显,呕吐次数增加,护理人员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处理。

1.2.2.4 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主要是经过鼻腔置入胃管,将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吸出,以减轻腹胀、减少细菌毒素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病情。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早期肠胃减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插管深度控制在55~70 cm,以提高减压效果。再妥善固定胃管后,针对躁动的老年患者应在遵循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使用束缚带固定,减少脱管风险。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胃液性质、引流量与颜色。老年患者减压时很容易出现干呕、口干的情况。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使用棉签沾水湿润,及时做好口腔护理,以免引发口腔感染。

1.2.2.5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需遵循医嘱予以抗生素治疗,并确保合理间隔、现配现用,以发挥药物最佳效果。老年患者的疼痛反应迟钝,护理人员需谨慎使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时,需密切注意静脉滴注的速度,注意仪器的规范性使用,保证药物剂量准确、安全[4]。

1.2.2.6 并发症护理 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在治疗肠梗阻时,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的血糖、心率及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给药时应注意控制液体的输注速度,巡查患者时应注意下肢血运情况,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肠梗阻症状全部消失,排气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检查肠管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肠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排气与肠鸣音恢复正常,检查肠梗阻明显缓解;③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07<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2,P=0.000<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主要由多种因素所致。肠梗阻与多种病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关联。通常情况下,非手术治疗肠梗阻是比较单纯性的粘连性肠梗阻、粪块堵塞、痉挛性肠梗阻等。急性肠梗阻主要出现在既往有腹部手术、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患者中。肠梗阻引起患者局部症状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5],再加上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因此,非手术治疗老年肠梗阻患者,除了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需加强各方面的护理细节,为其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实施综合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保障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老年患者中,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肠梗阻胃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