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探讨

2019-01-06高晓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进展神经功能

高晓华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且严重的临床亚型,临床常采用吸氧、降脂、脱水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1],但仍需补充有效抗血小板治疗。本研究选择本院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药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25±5.41)岁;进展性脑梗死病程1~21年,平均进展性脑梗死病程(12.72±7.24)年。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5.10±5.02)岁;进展性脑梗死病程1~21年,平均进展性脑梗死病程(12.71±7.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展性脑梗死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取吸氧、降脂、脱水等治疗,并将150万U的尿激酶融入100 ml注射用水实施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次/d,治疗2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即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改善>90%,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改善50%~90%;无效: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改善<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状态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日常自理能力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红细胞聚集指数正常范围:1.48~2.5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25例、无效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1.13±0.24)、(23.43±4.23)分、(18.13±2.96)分,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的(11.33±0.25)、(23.23±4.89)分、(18.23±2.9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11±0.25)、(6.23±1.02)分、(79.23±2.0)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13±0.26)、(13.22±4.21)分、(56.13±2.9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23±1.51)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0.23±1.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下淤血、2例呕吐、1例头晕,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下淤血、2例呕吐、1例头晕,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急症,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且严重的临床亚型,其预后不理想[3,4]。在进展性脑梗死发作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和局部脑缺血逐渐进展,病情恶化,可持续6 h至数天。梗死之后,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并与纤维蛋白形成血栓,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流减慢,导致血管闭塞和脑梗死情况加重。治疗方面应积极进行抗血栓治疗,以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通过作用于环加氧酶,从而抑制环加氧酶1合成血管收缩剂血栓素A2,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神经损伤程度[5-7]。

本研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吸氧、降脂、脱水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日常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11±0.25)、(6.23±1.02)分、(79.23±2.0)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13±0.26)、(13.22±4.21)分、(56.13±2.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23±1.51)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0.23±1.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好。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进展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