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针伤五步法”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经验
2019-01-06朱志峰
朱志峰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骨伤科,江苏 江阴 214400)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胸椎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胸椎骨错缝、胸椎部肋脊横突关节扭伤和胸椎小关节旋转半脱位等,属中医学“筋出槽、骨错缝”范畴。中医称之为胸椎骨错缝,是因突遭外力或慢性劳损造成的关节部分损伤或细微错缝。《伤科补要》云:“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现代医学认为,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临床表现为胸椎部疼痛,甚牵制颈肩背、胸肋咳嗽、喷嚏时症状加重,翻身起坐不便。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以T3~T7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澄江针伤”认为,“筋络骨,筋束骨”,胸椎依赖肋骨支撑而少肌肉保护,故易致骨错缝。而“骨连筋,骨张筋”,骨错缝后又使筋受到牵拉而发生筋损伤。故《圣济总录》指出骨错缝的治疗以“复还枢纽”为要务。
1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诊查
“澄江针伤”对传统医学“思外揣内”理论的实践与思考,结合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知识,总结出“三摸法”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三摸法”诊查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具体操作方法。
1.1 “单指摸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单手拇指由胸椎棘突第一节由上往下,逐节按压至腰骶椎。此过程中,通过棘突的触痛、压痛、条索状物,明确胸椎受损部位。
1.2 “三指摸法”
患者俯卧位,或站立位,术者单手中指微曲按压在胸椎第一节,食指和无名指分按于第一节棘突旁,由上往下沿脊柱棘突徐徐按压至腰骶椎。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下印迹线,可以诊查胸椎棘突是否偏离脊柱中轴线,是否有棘突隆起、凹陷。
1.3 “六指摸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微曲、并拢,六指尖在同一水平线,协同按压于脊椎旁侧,由上往下徐徐按压至腰骶椎,对侧再行一遍。此过程中,可以明察棘突侧偏于左或侧偏于右,也可摸及椎旁痛性结节。
通过摸法,“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拈捺忖度,便见大概”,《医宗金鉴·正骨正法要旨》云:“摸法摸者,用心细摸其所伤之处”,并将摸法居于正骨八法之首。“澄江针伤”以摸法诊查明确胸椎骨错缝,手摸心会,了然于胸,使用手法时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2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步骤
明确诊查后,运用“澄江针伤五步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澄江针伤”的治疗主要以手法治疗为主,包括软组织的手法放松和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整复。
2.1 “澄江针伤”的特点
①注重针感:本法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气,注重针感而非用针的数量多少。②针推结合:在临床过程中,本法运用针灸和推拿结合的方式,先通过针刺调动经气,激发针感,以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目的;之后再通过揉法、牵法、扳法来针对肌肉、筋膜、关节的紊乱来进行治疗。③辨伤运法:中医伤科认为,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本法强调筋骨关系,明察患者的筋骨情况后再运用相应的手法。④膏散相辅:膏药与散剂相互配伍使用,因时、因人制宜,辨证使用。
2.2 “澄江针伤五步法”步骤[1]
一针:患者俯卧位,以毫针斜刺天宗穴、委中穴,疾进捻转后快出,不留针。针后并嘱患者深呼吸,咳嗽。选用天宗穴、委中穴,局部取穴与选部取穴结合,重刺激,激发经气,“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背委中求”,循经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舒筋通络,散瘀活血。嘱患者徐呼吸、咳嗽,宣畅气机,“气行则血行,通则不通”。二揉:患者俯卧位,术者以指腹或掌部沿脊柱正中、脊柱两侧,由上往下按揉至腰骶椎15 min左右。术者用力均匀、有力,渗透。揉法作为“澄江针伤五步法”中理筋、整复手法的准备和收工之法。其松解肌肉痉挛,消肿止痛,“痉解而痛去”,“筋柔行骨正”。三牵:患者俯卧位,双手攀扣床头,术者两手握住患者双足踝上,拉直患者躯干,缓缓用力,适时抖动,横摇摆动,持续3 min~5 min。牵法结合抖法,相互协调,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四扳:患者俯卧位,双手交叉环抱脑项后部,术者以拇指或掌根压按于患椎。患者说口令“一、二、三”,当口令至“三”时,患者瞬间发力背伸,此时术者拇指下或掌根下顿促冲顶推压。患者与术者均可闻及关节弹响声。术毕嘱患者继续俯卧,术者轻揉胸椎背部 3 min~5 min。也可拔火罐10 min,“澄江针伤五步法”运用“胸椎背伸下复位法”使关节伸展下解除错缝,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帮助复位之功。“骨正而筋柔”,“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五药:根据患者素体及损伤情况选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内服,并选用丁桂散或四香散掺于药膏揉匀贴于患椎。复元活血汤,升降同施,调畅气机;活中寓养,活血破瘀而不耗阴血,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外加药膏贴敷于患处,药力经皮肤直达病所,与内服药相辅相成,异曲同工。
2.3 胸椎背伸下复位法的创新运用
“胸椎背伸下复位法”乃“澄江针伤五步法”治疗胸椎骨错缝的创新手法,也是澄江医家“注重实效,注重实用,注重实践”的临床体验。“胸椎背伸下复位法”的特点:①医患意念相通,施力共聚患处。施法时与患者讲明病情,了解术者施行手法过程中的协助目的和要领。由患者开始施复位法,医患意念相通,借患者的发力辅助于医者手法。②因人制异,辨证论“指”,通过摸法,a.术者依患者形体肥胖、强壮以掌根按压于患椎;患者形体瘦弱,以拇指按压于患椎。b.患椎侧偏,术者拇指按压患椎侧偏一侧,向对侧椎顶;患椎突起,术者拇指或掌根按压患椎突起处,向下冲压;患椎凹陷,术者拇指或掌根按压在患椎下节,斜向上方(沿脊椎中轴线向上)冲椎。③医患协调,运动中整复。当患者发力背伸时,胸椎上下两关节处于张开,压紧或二者之间的位置,此时术者借力发力,以一种小幅度的突然冲推力,使患者无法抵抗,胸椎关节在运动中加手法恢复如常。“法使骤然人不知,患若知也骨已拢”。④定位准确,应用于胸椎各节复位。通过摸诊,明确患椎具体节段,治疗上胸椎段骨错缝时,患者双手交叉环抱于脑后,背伸发力;治疗中下胸椎段骨错缝时,患者双手交叉环抱于项后,背伸发力。精准定位,奏效迅捷,中病即止。⑤标本兼重,标本同治。胸椎骨错缝先针刺宣畅气机,后使用理筋手法松解痉挛,再用整复手法纠正关节错缝。治疗手段上内外结合,标本兼顾,使“外伤内损,不通不荣皆得所治”。临床治疗也要注意,“胸椎背伸下复位法”对年高体弱,骨质疏松等患者谨慎使用;对肿瘤、结核、出血性疾病等禁用。
3 典型病例
3.1案例1
胡 ×,女,33岁,2011年5月来诊。主诉:背痛,逐渐加重,俯仰不能3 d。望诊:痛苦貌,含胸而至。问诊:3 d前久坐飞机回家后,斜靠沙发上览书,侧身拿物突感背痛,外院予以X线片并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外用膏药,口服抗炎止痛类药物,症状逐渐加重而来诊。查体:摸诊第5胸椎压痛,左侧椎旁亦有压痛,并可及痛性结节,胸椎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运用“澄江针伤五步法”在患者口令“三”背伸下,术者以拇指按压左侧椎旁,向右侧推顶,医患均闻及“咯噔”声。患者即述“背痛消失”。嘱带复元活血汤三剂,回家静养。隔日来电“均已正常”。
3.2案例2
陈 ×,女,46岁。自述:背痛不适1 a余,牵涉至肩部,加重1周。望诊:精神萎靡,形体瘦弱。问诊:患者1 a前拎物上楼,突感胸背痛。他院就诊,行理疗、休养,虽有缓解,但以后每劳累、受凉、情绪不佳即感背痛酸楚、困重。他处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治疗,时轻时重。1周前晾晒衣被突感加重,而来就诊。查体:摸诊第6胸椎压痛,可及索状物,棘突有高起。即运用“澄江针伤五步法”,行至患者背伸时,术者拇指按于第6胸椎,向下冲压,医患均闻关节弹响声。患者即述“轻松许多”。本病迁延日久,“瘀血内留,夹邪而作”,《正体类要》曰:“若骨骱接而复脱,肝肾虚也”,故复元活血汤加用独活寄生汤化裁7剂。1周后复诊,述“无明显不舒服”,嘱外用药膏加口服中药半个月。后致电,述病症已愈。
4 小 结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多发于中青年,以T3~T7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澄江针伤五步法”是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创新综合运用“胸椎背伸下复位法”,擅用摸法准确定位,背伸下可扩大胸椎间关节间隙,运用手法复位,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综合疗法可使局部失衡的生物力学状态趋向平衡,松解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有效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调整胸椎各组织应力分布,增强胸椎稳定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