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鼻息肉最新研究进展

2019-01-06欧阳昕肖爱娇

中医药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苍耳子外治辛夷

欧阳昕,肖爱娇

(1.江西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鼻息肉,中医称之为“鼻痔”“鼻塞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仍是鼻科临床诊疗的难治性疾病[1],涉及的群体很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2]。由于中医药治疗鼻息肉与西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副作用最小,从而引起医学界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3]。这一现象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长期的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医药治疗鼻息肉无论是在学术思想上,还是在临床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从搜集的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论文及其他相关论著中进行总结归纳,重点介绍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1 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学术思想

治疗鼻息肉,从古至今都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4],为了能够在临床治疗中收到较好的疗效,许多医家对这种疾病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和预后调理等方面。

1.1 鼻息肉的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通过辨明证候可以认识到疾病的病因、病位和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深刻地揭示出疾病的本质。临床上治疗鼻息肉就遵循着这一原则。为了准确把握鼻息肉的证候,深入分析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的研究,近代以来众多医家对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具体来说,目前主要有这么几种看法:一是鼻息肉主要由外因所致。如全国名老中医傅灿鋆[5]就是持此观点的,他认为鼻息肉是因风热郁于上焦鼻道所致。再如干祖望教授认为湿浊邪气的侵袭是引起鼻息肉发病的主要机理,因为肺开窍于鼻,“湿热熏于肺门,如雨霁之地,突生芝菌也”[6]。二是主要由内因所致。如牛德兴[7]提出肺失宣降是鼻息肉的主要病机,并引用《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也”进行说明,治疗时常采用补肺气,活血化瘀,化痰软坚这一法则。三是由内因和其他致病因素构成。如王汉裕[4]就提出了鼻息肉的致病因素由脏腑功能失调和痰、湿、瘀构成。其中虚证以肺脾气虚为主,实证为痰、湿、瘀或兼而有之。而且,他还特别强调鼻息肉患者必有气虚且多为脾肺气虚所形成,因为鼻中的息肉必然影响到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长期的清气吸入量下降最终导致宗气生成不足。又邪气滞留鼻窍,易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和化生功能。再如李莹等[8]认为“鼻息肉的发生多与痰湿凝结、气血瘀滞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该观点与王汉裕颇有相似之处。四是由内因和外因构成。如王作民等[9]认为鼻息肉产生是由饮食偏嗜和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此外,如周灿禄等[10]认为鼻息肉的病因病机以外感湿热、外感寒湿和胆腑郁热为主。

根据以上对鼻息肉病因病机的分析,鼻息肉的证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风热炽盛型、湿热内蕴型、气虚挟湿型、气血瘀滞型、食积湿热型、寒湿凝聚型等[4-10]。

1.2 鼻息肉的预后调理

鼻息肉医治后仍需要注意自身的调理,才能使脏腑能够正常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一点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

不管是用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鼻息肉的复发率都很高[1-2]。在国外这种现象很普遍,在我国鼻息肉的高复发率也很常见。古代医家就对鼻息肉的预后调理进行过研究。在《外科正宗·鼻痔》和《外科大成·卷三》都提出要注意“戒口”(也就是要求不能乱吃食物,控制肥甘厚腻之物的摄入量)、“戒怒”(也就是控制情绪)等调理方法,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以抵抗外来邪气。

近年来也有不少临床医师对治愈鼻息肉的患者提出要加强康复教育的建议,他们认为这对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蔡纪堂[11]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戒口”“戒怒”的基础上,还增加慎用可能加重疾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彻底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等)以及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的预后调理措施。

2 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方法

2.1 单用中药治疗

2.1.1 中药内服法

用内服法治疗鼻息肉,常需要先对鼻息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再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如蔡福养[12]曾把鼻息肉分为三种证型,分别为:肺经热盛型、痰瘀结聚型、肺脾气虚型。对于肺经热盛,他认为确立的治法为清热宣肺,泻湿散结,选用辛夷、白芷、石膏、知母、桑白皮、枇杷叶、车前子、蔓荆子、海藻、泽泻、赤芍,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痰瘀结聚,他以化痰燥湿散结为治法,选用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肺脾气虚型,他以健脾益肺,化湿散结为治法,选用了温肺止流丹合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王汉裕[4]则把鼻息肉的证型分为五种,并分别对其选用了不同方剂的加减:风热炽盛型用辛夷清风饮加减;湿热内蕴型用胜湿汤加减;气虚挟湿型用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瘀血型用桃红四物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食积湿热型用消痔散加减。

2.1.2 中药外用法

外用中药治疗鼻息肉主要是从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两个方面入手。在临床治疗上,蔡纪堂[11]提出了雾化疗法、消息散外涂、点穴疗法、敷药疗法。李莹等[8]认为用消息散研末合冰片治疗,若为顽固性鼻息肉则可另加硇砂、枯矾。邓熊等[13]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其中药物成分主要有五倍子、明矾等。值得提出的是,这种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年老体弱及有其他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更具有适应价值。罗思贵等[14]自拟中药鼻通灵注射液(乌梅、硇砂等)局部注射治疗鼻息肉732例。结果治愈480例, 显效178例,总有效率达97%。此外鼻通灵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相比,也具有其优势。在预防复发上,蔡纪堂[11]提出了滴鼻法(苍耳子、白芷、辛夷、细辛、皂角、鹅不食草、蜂蜜)、吹药法(苍耳子、冰片)和熏鼻法(苍耳子、白芷、薄荷、辛夷)。

2.1.3 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古代和现代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方法在古代相关的医籍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等书中,就记载了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治疗鼻息肉的经验方,他们使用白矾、通草等为主药外治与以羊肺散内治相结合的方法。还有林佩琴《类证治裁》也指出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它应用辛夷消风散内治合瓜矾散外治,或者泻白散、胜湿汤内治合白矾、硼砂外治。

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到现代还在运用,如现代名老中医傅灿鋆[5]在《阎氏小儿方论》的基础上,指出用升麻葛根汤加减内治与吹鼻方(火硝、白矾、硼砂)外治相结合,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2.2 术后中药治疗

术后中药治疗主要针对术后鼻息肉存在的问题,像术后的复发,或术中清理不当所产生的术后不良反应等。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手术只能说是起到了治标的作用。而要达到治本的作用,术后的中药治疗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中药是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用来调整机体整体的机能,从而祛邪而不留瘀,促进鼻腔正常功能的恢复。为了提高术后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要根据术后不同症状,运用术后中药内服法、术后中药外用法和术后中药内外合治法。

2.2.1 术后中药内服法

术后中药内服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山越等[15]采用辛夷、苍耳子、知母、桑白皮、瓜蒌仁、黄芩、山栀子、贝母、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甘草组方,早中晚分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的68例术后鼻息肉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1.18%。陈国春等[16]运用化湿通窍汤为治疗方剂,在对192 例鼻内镜术后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到93.2%。赵立民等[17]以苍耳子散为主方,治疗鼻息肉内窥镜术后的患者37例,总有效率达到89.2%。姚昌林等[18]自拟苍麻三辛汤,水煎服,每日l剂,治疗术后鼻息肉反复发作者1例,疗效甚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2.2 术后中药外用法

术后中药外用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王端华等[19]研制出中药冲洗液(苍术、白芷、乌梅、五味子、金银花、黄芩、野菊花、甘草),与手术配合治疗鼻息肉 92 例,总有效率达到100%。杨国晨等[20]选用雄黄、轻粉、冰片三味中药,制成粉剂或汤剂进行喷涂,治疗手术摘除鼻息肉患者48例,结果仅有11例(22.9%)复发。兰更认[21]对手术摘除鼻息肉的114例患者进行局敷“雄硇散”(硇砂、雄黄、冰片),结果痊愈未复发者104例,占91.2%;复发者10例,复发率为8.8%。许建胜[22]以纯中药制剂息肉散(白矾、雄黄、甘遂、白降丹)对鼻息肉术后复发患者20例进行敷贴,后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有效率为85 %。王永钦[23]对36例受手术之苦而复发的鼻息肉患者采用吹药法,即将苦丁香、细辛、苍耳子、辛夷、僵蚕、冰片研末吹散于息肉处,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94.4%。冻朝轩等[24]用明月散(明矾、月石)外治防治术后鼻息肉复发,疗效很好。

2.2.3 术后中药内外合治法

术后中药内外合治法在临床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赵志刚[25]对68例鼻内窥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患者进行中药雾化及中药汤剂内服。一方面,中药雾化(白芷、辛夷、细辛、五味子、冰片)使蒸汽从鼻腔吸入;另一方面,以自拟方(辛夷、白芷、苍耳子、桔梗、石菖蒲、茯苓、陈皮、泽泻)作为汤剂,依照辨证结果随证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2.3%。陈萍等[6]提出对于鼻息肉患者术后,用自拟方(藿香、佩兰、辛夷、白芷、苍耳子、石菖蒲、陈皮、茯苓)内服,每日1剂,服用2~3周。此外,以自拟息肉雾化汤(白芷、苍术、乌梅、五味子)外治熏鼻。她将这种以中药内服、外用熏鼻的方法运用在10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患者的身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1.7%。

2.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鼻息肉的治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有许多方法,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一治疗。仅用针刺相应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贠健珍[26]就曾对一位鼻息肉患者以毫针速刺其通天、上星、迎香三穴,并加以毫针轻刺足三里、脾俞、合谷、列缺四穴,每日1次,连针10次(治疗期曾出血1次)。后又休息3 d,改为隔日1次,仍以前法针治13次。结果鼻息肉消除,未再复发。二是综合疗法。如蔡福养[12]在针刺太渊、列缺、合谷、迎香四穴的基础上,还配合使用雾化疗法、消息散外涂、消息灵外喷等外治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疗程,而且还降低了其复发率。又如Edwin Yong Miao[27]曾在论文中写道自己用针灸和中药治疗了一位4次鼻息肉摘除术后再次复发的澳大利亚女性患者,该患者首先进行针灸治疗,选用的针刺穴位为两侧的迎香和孔最并配上印堂,刺入后得气,再每隔4 min捻转1次,每次20 min,每周1次,共16次。然后在16次针刺之后内服中药汤剂治疗,方剂组成:黄芪、山栀子、蒲公英、金银花、藿香、赤芍、川芎、苍耳子、辛夷花、甘草,1日1次,时长1年,第二年剂量减半。结果显示鼻内大量黏液消失,鼻息肉未复发。此外,张道武等[28]、孙鎏熙等[29]在鼻息肉摘除术中配合使用针刺麻醉,并得出针麻可以达到或甚至优于药麻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针刺治疗法治疗鼻息肉既可用电针也可与中药并用,都有相应的疗效。一方面,大多数案例显示手术结合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嗅觉功能、黏液纤毛的转运和局部免疫[30];另一方面,也有案例表明用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鼻息肉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汤剂主要作用于鼻息肉的抗炎机制,甚至还有抗菌和抗真菌的特性[27]。

3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鼻息肉的研究,其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和预后调理等方面的探讨,可以为治疗鼻息肉提供理论参考。其治疗方法有单用中药、术后中药和针灸,在临床应用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它们不具有普遍性,一些方法只能满足特定证候下鼻息肉的治疗。第二,手术治疗可能带有一定的伤害性,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因为不合适的治疗选择会导致较高的复发率[31]。第三,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临床上运用这些方法治疗,仍然不能全面有效地缓解全球鼻息肉患者剧增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一方面要努力克服已存在的临床治疗鼻息肉的缺陷,另一方面要设法探索临床治疗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不断地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苍耳子外治辛夷
你好,我叫乌鸫
·书 讯·
活动室里的苍耳子
带刺的苍耳子
辛夷坞里辛夷花
·启 事·
苍耳有颗温柔心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