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6武剑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满意率心肌梗死急性

武剑英

本研究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向, 特抽取120 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 比较不同护理措施间的临床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 例, 女28 例;年龄43~85 岁, 平均年龄(64.5±7.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3 例, 女27 例;年龄44~86 岁, 平均年龄(65.0±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更是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意识清晰;已对本次研究知悉,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恶性肿瘤疾病及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测, 指导其卧床休养, 给予日常饮食护理, 通过医嘱定时指导患者用药, 开展24 h 全程生命体征监护, 密切关注其心电图变化, 及时给予吸氧治疗, 加强并发症早期预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病情监护 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显示结果、化验结果等), 开展综合诊断与鉴别, 并建立全程生命体征监控,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 如频发室早、室速,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 mg, 继以1~3 mg/min 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P)、呼吸(R)、血压(BP)、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心律、尿量、末梢循环等, 若患者出现休克等, 需每10~15 分钟检测其P、R、BP 1 次, 并记录尿量;补充血容量, 给升压药、血管扩张药物, 另外, 需严密观察患者心律、血压、肺部啰音变化[1]。

1. 2. 2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宣教, 使其明确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特征, 避免其因恐惧产生的负面情绪;采用积极、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沟通, 严禁医护人员和家属在患者面前议论与其病情有关的问题, 不可使用刺激性语言;调节室内环境, 降低机械噪音, 促使患者能快速融入环境, 消除陌生感, 协助其稳定情绪, 列举成功康复病例,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

1. 2. 3 环境护理 提前根据患者一般资料、性格、爱好、文化程度等因素, 为其准备相应的病房环境, 提升其对环境的亲切感, 调整室内温、湿度适宜, 使其内部整洁、安静,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 不可长时间关窗, 检查周围是否存在噪音源, 从而降低对患者的刺激, 保障其日常休养的条件。

1. 2. 4 生活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的全身症状, 如呕吐、恶心、发热等, 日常护理中需针对其个人状况, 为其定制相应的生活指导方案。确保其营养均衡, 搭配科学的饮食方案, 避免摄入高油脂类食物, 确保食物的易消化性, 同时需加强对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量, 降低其脂肪含量;协助其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指导其定时作息, 避免熬夜,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视患者恢复进度, 可适当给予体育锻炼, 如散步、太极剑等;出院前统一给予院前指导, 指导家属掌握相关的并发症早期征兆及预防、控制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包括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DD、CO。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包括非常满意(80~100 分)、满意(60~79 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并发症包括发热、呼吸道感染及心肌梗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12±1.18)h、(5.86±0.62)h、(6.44±1.17)d, 对照组分别为(29.14±1.92)h、(19.17±1.25)h、(7.94±1.29)d;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LVEF、LVEDD、CO 水平分别为(54.56±2.37)%、(44.37±2.16)mm、(3.96±0.34)L/min, 均优于对照组的(43.25±1.58)%、(50.22±1.25)mm、(3.58±0.34)L/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2 例(53.3%), 满意26 例(43.3%), 不满意2 例(3.3%), 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8 例(46.7%), 满意20 例(33.3%), 不满意12 例(20.0%), 总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P<0.05)。

2.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热1 例、呼吸道感染1 例、心肌梗死1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中发热4 例、呼吸道感染3 例、心肌梗死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 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典型的心内科危急重症,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慢性疾病患者, 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高度相关, 该症起病紧急, 病情恶化迅速, 且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随着社会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 致使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3-5]。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为复杂的病理机制, 容易合并多种心内科并发症, 其中以心律失常较为常见, 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患者死亡。为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6-8]。本次研究发现, 通过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优化针对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加强临床监控, 全方位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 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同时可通过环境护理与心理干预消除其负面情绪, 促使患者能够平静看待疾病, 提升治疗依从性;通过饮食指导、作息干预及康复锻炼等促使其早日康复, 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 缓解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心肌梗死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