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2019-01-06刘艳芳张德欣廖洪梅
刘艳芳,张德欣,廖洪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化工程系,安徽 阜阳 236031)
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早在2007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至2015年,已全面建成1 000多个国家级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高职教学团队100余个[1]。
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培养对象,以一群专业相近、分工合理、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教师为主体构建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师群体[1-2]。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事实上,单靠教师个人很难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学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努力实施完成。不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增强执教核心能力是实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针对高职食品专业特点及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对策。
1 高职食品专业的特点
“十三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位居全国各类别工业产值的第1位。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 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万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20万亿元,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人们产生了高度危机感。因此,高职食品类专业的设立也是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对专业人才的整体要求。
1.1 食品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
食品产业链是以消费为导向而形成的包括食品原料的采购、深加工、检测、分销、运输、零售的一条综合性产业链。要实现食品安全无障碍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每一环节都需要相应的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因此,为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高职食品专业的培养必须具有专业适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从而能很好地适应食品产业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通过对产业背景、人才需求、区域优势分析,并经过长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企业行业调研,逐步确立了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食品工厂生产、研发、物流、品控、销售、食品检测、食品监督检验、食品销售、公共营养师、妇幼保健员等,或进行自主创业。
1.2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食品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为社会需求及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面向食品相关企事业单位质量控制、分析检测、安全生产等岗位培养德育智育双发展、工作态度严谨、职业素养高、职业技能娴熟、职业信念坚定的高技能型人才。另外,在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管理能力,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变革需要。
1.3 食品专业课程设置
食品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融合了“亦工亦农”的交叉学科特点[4]。开设课程主要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保藏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物流学”等,涉及农、工、理等多门学科。由于该专业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对教学团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娴熟的实践技能。
2 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2.1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团队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仅靠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思路和眼界具有局限性,知识也无法进行及时更新。只有通过团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经验借鉴、成果共享,才能促进教师更快地成长。一方面,通过“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得到成长;另一方面,老教师接触到青年教师的新思维、新知识,会更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有计划、按部就班地组建一支教师队伍,增强同类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食品专业知识更新加速,高职食品专业教师仅凭个人知识储备教授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团队交流及知识的共享,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科技进步的节奏。
2.2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师资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鉴于高职食品专业特殊的学科特点,要求专业教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但实际授课过程中,青年教师拥有高学历,理论知识前卫而实践能力不足,老教师经验丰富而创新能力不强。注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可通过交流、特聘、引进、培养等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建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师资队伍[5]。将多个孤立的教学个人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组建优秀精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2.3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通过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校企对接及人才交流,提升校企双方师资、学术的沟通频次,提升专业团队带头人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及辐射作用,形成专业团队的综合实力。校企双方通过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模式,融教学、实践、育人、技术研发为一体,通过紧密结合、良性互动、规范管理,实现人才的“共育,共管”和成果的“共享”[6]。建立良好、持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对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3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各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不断扩充,教师个人能力出现差异,参差不齐。近年来,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亦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分配、年龄跨度、“双师”结构等不够合理;专兼结合特色不鲜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皆突出的教师;教师间缺乏交流默契,讲授课程孤立、不具连通性,协作意识差,“孤军奋战”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团队建设缺乏目标,团队纪律松散,教师间缺乏凝聚力,彼此信任度不够;教学团队建设中心偏离,仅仅是围绕科研,而轻视教研;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机制及团队激励机制等;缺乏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体系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违背现代职教理念,局限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7-8]。
3.1 团队组建随意
部分教学团队在遴选前,并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分配、年龄跨度、“双师”结构等不够合理,专兼结合特色不鲜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皆突出的教师;为了项目的申报,而临时进行拼凑,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合作交流出现障碍,缺乏认同感及凝聚力,不能激发团队工作激情,更无法保证团队成员的研究专长及学术方向互补,难以对专业发展产生合力支撑。
3.2 教学团队建设中心偏离
长期以来,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方面,科研成果较显性,可使教师获得成就感,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材料。而教学研究成果属于隐性成果,研究周期长、见效慢,效果不易察觉,评价体系复杂,评价标准具有差异性,日积月累效果才能显现。但教学的服务对象为学生,教学团队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人”的培养。构建食品专业教学团队,首先要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了解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基本需求,围绕教学为中心,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优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9]。
3.3 缺少合适的团队负责人
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核心,每个教学团队都应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既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教科研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从教经验、优秀的人格魅力、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实际工作中,个别团队负责人却并不负责,往往是承担院系双肩挑的职务,行政事务繁忙,无法全身心投入团队建设,很难产出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3.4 骨干教师能力待提升
从团队结构来看,要最大化地发挥团队的能量,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专业带头人,还需要有同学科不同方向、不同专长、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支撑,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教学团队中的每位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团队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方向、教学技能是否互补。实际上,教学团队建设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部分骨干教师还存在着个人业务学习不够、知识不足、靠经验工作、创新能力不等的问题。因此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3.5 团队管理欠科学规范
管理机制健全的教学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任务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均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配备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有极个别教学团队获批立项后,重立项轻管理,消极应付,缺乏明确的方向目标和监管制度,团队成员分工混乱,团队成员间沟通交流不畅,认同感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4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4.1 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管理机制
增大兼职教师授课比例,从企业引进技能大师、行业能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逐步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由专任教师承担、实践实训课程由行业技术能手传授的教学模式,使专职教师和兼任教师的数量相当,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达到1∶1,校企专兼教师联合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具有生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4.2 教科研平衡发展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平衡发展。而部分学校未能处理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有机统一性,割裂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关系。有些教师仅仅关注教学,不进行科研。有些教师仅仅重视科研,而不进行教学。重视教学的由于科研能力不佳而知识面窄,不能更新。而仅仅重视科研的,不能通过教学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有些教师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艺术不高,导致教学能力低下、教学质量不好。这些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学习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不好。
4.3 重视团队带头人的培养
从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改革思路清晰、社会实践丰富、科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鼓励并支持他们积极承担教科研项目,定期参与大型学术会议,每年进行企业调研,使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科技前沿知识,与企业开展横向技术合作攻关,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10]。
4.4 骨干教师的培养
从现有专业教师中择优选拔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国内高校访问学者计划、各类社会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生产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认真执行以老带新,倾心做实“传、帮、带”,达到新老同志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11]。
4.5 加强队伍规范化管理
加强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规范团队的运作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规范管理教学团队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首先,团队负责人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包括教科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社会服务能力等各项内容的年度建设任务,并将具体工作进行分配,细化为教师个人年度工作任务。而后,团队成员根据任务分配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从团体任务到个人计划的分解,有利于团队成员明确工作目标。要定期召开团队工作会议,汇报个人计划执行情况,增加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以利于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学习与借鉴。
此外,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科研环境,确保团队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应逐步完善专业竞赛、教科研管理、课程建设、绩效考核等相关激励机制,将日常工作量化至年终考核,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进取心和凝聚力。
5 结语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简称“双高计划”) 中明确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
由此可见,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只有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实践技能较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重视工学结合与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才能实现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