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09-06于梅艳赵国欣孙于庆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育人

冯 冲,于梅艳,王 芳,赵国欣,孙于庆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社会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1],对于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民以食为天”,食品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尤其需要改革创新,顺应当前经济产业化的潮流,培养符合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1 “双创”食品专业人才的内涵

“双创”人才指的是创新和创业人才。创新人才是能够为社会发展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且具有一定基础能力,勇于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并且能够做出一定社会贡献的人。所谓创业人才是指具有核心技术并凭借技术优势,具有将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能力,并为社会创造新财富、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起着较大促进作用的人才[3]。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大部分“创客”如社会人士、科技人员及大学生等,踊跃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实践中。作为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顺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省、市、学校及互联网多个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热情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走上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建立“双创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培养体系包括意识、知识和能力,地方大学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三位一体”。双创教育培养目标是专业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了解学生基础水平、个体差异、学习爱好,整体分析学生的心态、思维、创造力等,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明确学习需求,将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互联网等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建立“双创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1 传统课程体系目标和“双创”课程体系目标对比

传统的课程体系忽略了学习者的兴趣及“双创”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课程学习外在动力功利性显著,自身学习内在追求具有很大盲目性,一些课程学习严重脱离实际,满足不了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中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校应结合创业项目或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专业技能竞赛、“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等有效融合,一定程度提升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双创教育内容从技能、管理和商业等方面紧密结合专业,逐渐避免以前的教育弊端。

传统课程体系目标和“双创”课程体系目标对比见表1。

表1 传统课程体系目标和“双创”课程体系目标对比

2.2 自主选择“双创”课程平台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数据时代为“双创”人才培养创造了很多机遇,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实现途径。食品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实践及专业技能竞赛等自主选择“双创”课程平台。学院在大一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双创”教育课程,主要是“双创”意识和态度,注重“双创”技能和知识的累积;大二至大四阶段开设“双创”项目培育、“双创”实习等实践课程、将“双创”项目入住科技园或双创基地,对“双创”项目进行资金和技术资助。

3 开辟“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

帮助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之间建立较为完整的创业者根基,大力开展协同育人项目,为高校学生建立一个以创新创业共享云平台为基础,同时以创业孵化器系统平台为基石的全方位立体的高校创业体系,并构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与精英企业家精准对位的整合嫁接资源系统、辅导规划系统、专业咨询系统,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职前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新型就业服务平台[4],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标准、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选择权,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与实际问题安排自己的第二课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可自由选择的各种服务平台。

4 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 精神和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形成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今后食品专业“双创”教学的发展趋势[6]。由企业与学校携手共同开发考核系统、教学评价、虚拟仿真仿软件、VR/AR仿真软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展食品专业实践教学。

校企双方合作进一步推动创新成果进入市场,释放高校创新活力,使科技成果向企业、产业端转移扩散[7]。校企联合应向在校生提供科研创新项目,共同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共建“互联网+食品”大环境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等活动,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大创项目、食品专业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动态分析和持续监测,为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联合食品企业协同育人。建立产业与实际产业接轨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由企业提供经费、平台、教学资源等支持。企业应根据产业需求,在已有专业人才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食品方面前沿领域,联合学校订单式协同对食品专业优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应将行业需要的人才种类和特征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对其开设课程及时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学校与企业有机融合,这样学生的目标更加清晰明了。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的课时,同时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多元化形式。按照“紧贴市场、紧贴专业、紧贴产业”的原则整合相关传统专业,满足食品类新型应用型人才紧密对接产业的需求,达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方面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去,真正实现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企业为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5 开放式创新创业协同育人

5.1 实验室或实训室全程开放

食品专业属于理工科类,实验室或实训室显得尤其重要。在食品实验室或实训室开放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加协助。学生组成小团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专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

5.2 利用学校的大创空间平台,为学生的“双创”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

食品学生可以组成小团队,在开放实验室研发自己的新产品,利用大创平台面向社会进行销售,通过反馈意见再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带着目标和问题去上课、去试验、去咨询各类人士,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