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2019-01-06蒋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吉西转移性乙组

蒋楠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伴随医疗技术发展进步, 乳腺癌患者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能明显改善预后,但还是有部分患者因为肿瘤自身恶性程度高, 接受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后, 短期内出现转移复发情况,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吉西他滨在机体中在酶的作用下会被转化进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 其在乳腺癌、膀胱癌及卵巢癌等治疗领域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本文选择60 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4 月~2017 年8 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结合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 版(RECIST 1.1)确定病灶≥1 个, 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 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及血液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每组30 例。甲组年龄35~67 岁, 平均年龄(50.2±3.6)岁;转移部位:淋巴结12 例, 骨14 例, 胸壁3 例, 颅脑1 例。乙组年龄32~35 岁,平均年龄(50.5±3.5)岁;转移部位:淋巴结10 例, 骨12 例,胸壁5 例, 颅脑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前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剔除化疗禁忌证者。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充分水化等干预, 以实现对消化道反应的预防。

1. 2. 1 甲组 给予吉西他滨+奈达铂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 静脉滴注, 1 次/周;在治疗第1 天将奈达铂1000 mg/m2+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静脉滴注, 连续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

1. 2. 2 乙组 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吉西他滨药物用法用量同甲组。在患者治疗第1 天与第8天予以12~20 mg/m2顺铂, 静脉滴注, 连续应用200~400 mg 为1 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连续化疗4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年)[2]进行判定:CR:肿瘤完全消失时间>4 周;PR:肿瘤体积减小>50.0%的时间>4 周;SD:肿瘤体积减小≤50.0%或增加<25.0%;PD:肿瘤体积增加>25.0%或有新病灶形成。有效=CR+PR;控制=CR+PR+SD。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乙组CR、PR、SD、PD 分别为9、7、6、8 例, 治疗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53.33%(16/30)、73.33%(22/30);甲组CR、PR、SD、PD 分别为8、6、7、9 例,治疗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46.67%(14/30)、70.00%(21/30)。乙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略高于甲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乙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67%(2/30), 甲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67%(2/30)、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3%(1/30),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3%(1/30), 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0;甲组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3%(1/30), 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00%(6/30), 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3%(1/30),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3%(1/30)。乙组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改良与提升, 国人乳腺癌患者生存与预后均有很大改善, 但是针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特别是累及肝、肺、骨与颅脑等重要脏器时, 患者预后将会明显降低。紫杉类、蒽环类等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中的常用抗癌药物, 但是经以上方案治疗失败复发转移者, 当下临床尚未制定较好治疗方案。故此, 科学选用化疗药物, 对延长患者生存年限、优化预后等均有深刻意义[3-5]。本文旨在分析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本病的疗效,以期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借鉴。

吉西他滨属于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物, 其作用是破坏细胞复制过程, 也是一类具备抑制功能的酶代替物, 在进入人体以后, 其可直接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期与细胞有丝分裂的G1期, 进而有效的阻碍细胞分裂过程, 促使细胞从G1期过渡至S 期, 在脱氧核苷激酶的催化作用下,本药物可顺利转化为双氟二磷酸脱氧胞苷, 对核苷酸还原酶生物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6,7]。另外, 有药理学研究指出[8,9], 吉西他滨的掩蔽链可扰乱DNA 的自我修复机制, 阻断DNA 的复制过程, 并诱导癌细胞的凋亡进程。顺铂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癌药物, 其对增殖细胞的DNA 碱基亲和度较高, 促使DNA 发生链间及链内结合, 影响DNA 正常复制转录过程, 最终实现终止细胞活动的目的。奈达铂的作用机制与顺铂大体相似, 但有研究指出肿瘤患者采用奈达铂治疗过程中, 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与肾功能损害, 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 故此临床推广有一定局限。

潘放等[5]选择100 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均给予顺铂治疗,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 例, 分别联合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与对照组的44.00%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6.00%, 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潘放等指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本次研究中, 乙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略高于甲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且患者可耐受,用药过程更具安全性,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吉西转移性乙组
含氟药物吉西他滨的中国专利分析
二甲双胍增强胆管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机制的研究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阻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