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病的诊治
2019-01-06张先忠
张先忠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兽医站 810600)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 多种,并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伤和肝癌。在家畜中,对黄曲霉毒素的易感性较高的是小鸭、小猪和犊牛,其次是育肥猪、绵羊和成年牛。最易感染黄曲霉菌的是一些植物种子,其中包括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畜禽中毒是由于应用被感染的种子及其副产品作饲料所致。黄曲霉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4~30℃,在2~5℃以下和40~50℃以上即不能繁殖。最适宜繁殖的相对湿度是80%以上。
1 发病情况
2018 年7 月下旬,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红崖村一养殖大户饲养的生猪大量发病,该户饲养的生猪共存栏64 头,其中母猪5 头,发病后陆续死亡23 头,死亡猪以断奶仔猪为主。发病后畜主及时请该村动物防疫员和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诊断治疗,但无任何治疗效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该养殖户随后到区畜牧兽医站求助,平安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派出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诊治。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缺乏、消瘦,后驱衰弱,走路蹒跚或僵硬,部分病猪后肢无法站立走动;黏膜苍白或黄染,有的病猪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或为蓝紫色,皮肤表面出现紫斑;体温正常,粪便干硬呈球状,有的表面被覆黏液和血液;有时站立一隅或头抵墙下,常离群独处,头低垂,拱背,卷腹;有的出现异嗜癖者,喜吃稀食喝生青饲料,甚至啃食泥土;有的表现兴奋不安,精神狂躁;有的出现间歇性抽搐。怀孕母猪出现难产或流产。
3 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为贫血和出血。全身黏膜、浆膜、皮下和肌肉出血;肾脏苍白、出血,胃弥漫性出血,肠黏膜出血、水肿;肝脏肿大,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大量积液;脾脏出血;心外膜和心内膜有明显出血;淋巴结充血、水肿。
组织学变化,急性病例呈中毒性肝炎,肝细胞和间质组织增生,肝变性坏死。
4 诊断
通过询问畜主了解病史,查看该养殖户的免疫档案,结合临床诊断表现和病理学变化情况,排除了该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发生传染病的可能性。在查看该养殖户饲喂生猪的饲料时发现,其购买的3t 玉米大量发霉变质,自己混合配制的饲料因饲料房潮湿霉变严重,堆放在靠墙处的混合饲料甚至呈绿色。经以上情况确诊,该养殖户饲料的生猪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病。
5 治疗
确诊后要求畜主立即停喂该批饲料,更换质量合格的饲料。并对猪场进行全面的环境消毒。
治疗以解毒保肝为主。
5.1 处方1
茵陈、栀子、大黄各20g,用法:水煎去渣,待凉后加葡萄糖30~60ml,VC0.1~0.5ml 混合,1 次灌服。说明同时更换饲料,环境消毒。
5.2 处方2
防风15g、甘草30g、绿豆500g、白糖60g,用法:前三味同煎取汁,加入白糖,混匀后1 次灌服。
6 体会
生猪严禁饲喂霉变饲料。生猪养殖户在购买玉米时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筛选质量较好的玉米,特别是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必须搞好饲料贮存,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