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驱动的“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2019-01-06郭秀兰王金秋
吴 笛,郭秀兰,王金秋,李 翔,万 萍,张
(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0 引言
“食品分析与实验”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切实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品质进行分析与检测[1]。基于此,成都大学食品相关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食品分析与实验本科教育课程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 教育理念[2]。该课程的体系构建紧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步伐,教学模式和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计划相结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丰富学生工程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标准,对“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进行了基于OBE理念指导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1 结合专业特点明确课程地位
“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兼顾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2个重要环节,既注重课程的系统性、新颖性,又强调其实用性。为适应新时代下国际化高水平食品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研室认真系统地研讨了以“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导向的具体实施方案[3],对“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验教学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1.1 理论教学方面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用食品分析方法来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卫生状况渗透在食品行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饮食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在新形势下,“食品分析与实验”的学习起点大幅提高,学生需要在对食品化学、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理解食品分析相关的技术和方面理论[4]。基于此,成都大学“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后半程进行,衔接上述基础理论课程,防止基础知识与食品分析内容脱节。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由于课程的重难点在于各项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食品的成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相关分析手段和监测技术也日新月异,这就导致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往往满足不了实际所需,尤其是在OBE理念驱动的培养模式下,必须对以往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2 实验教学方面
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食品分析实验”内容种类繁多、程序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内容和形式的固化问题。此类常规和综合实验的固定会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创新的重要基础在于独立获取信息、设计实验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食品学科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之一,“食品分析实验”对于本科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食品分析与实验”的安排亟需结合课程特点和岗位需求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
2 “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改革实践
在OBE理念驱动下,教研室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对“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对其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并借助新媒体加强课外教学和互动,力求在稳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实时更新的实验课程传授和训练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超前的创新思维。
2.1 调整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理念和具体毕业要求指标为指导,重新调整了“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并更新了理论教学内容,把最新、最贴近实际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分析教材框架内容,增加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将该领域前沿知识和新的检测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食品分析样品采集和分析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及对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了解该课程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并依据最新的食品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工程理论及实验分析食品工程问题与社会的关系。
在优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课程结合成都大学“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定位,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优化了教学课时安排,使综合实验课时保证到总课时量1/2。充足的课时量使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分析和操作技能训练,以及食品分析相关新技术和新设备专题学习与实地参观2个部分进行。针对具体遇到的实践操作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查阅等方式等解决,以教师的具体指导为辅。在课程结束后的实验报告撰写中,要求学生需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最新前沿文献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上述调整和优化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可扩展性,并注重学生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培养,将使学生在未来科研、就业工作中更具综合竞争力。
2.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食品分析与实验”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操作技能要求高、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鉴于OBE理念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上,坚持“过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融合了项目教学法、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6],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食品分析与实验”在线课程建设,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问题导向和“小课堂”座谈形式讨论和深化食品化学和分析方法的相关基础理论,再将抽象的知识点、非常见的仪器装备和陌生的操作流程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诸如实物图形、Flash动画、有声视频等) 展现给学生,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视觉化。对于课程中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及检测等重难点内容,推进项目化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由教师拟定项目内容,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对项目及实验的细节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深度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采用开放式和“瘦肉精”“罂粟壳”等多重案例分析驱动的方式来促成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的综合实训和专题研讨性实践,夯实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切实应用到食品加工和生产的问题当中,提升学生实践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在课下学习和教学反馈方面,教务系统在线网络课程中心和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师生交流、互动和课程巩固、更新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的应用,使师生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且该项在线课程的建设数据表明,在阶段性学习结束后的3个月仍有75%的学生坚持关注此类课程相关的在线平台,这一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为学生成为食品方向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2.3 量化过程考核,优化评价方式
考核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评价。“食品分析与实验”是一门强调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改革的实施当中,设计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2种评价方式[7]。其中,结果考核主要涉及学生的基础理论考核(出勤、问题回答、“小课堂”专题主讲、期末考试,40%);过程考核主要涵盖学生对既定内容的实验实训考核(40%),涉及责任感、团队合作、专业能力等的职业素养考核(10%),和创新能力考核(综合方案设计、专题研讨、科技实践等活动,10%)。通过考核过程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配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
3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在与时俱进,该课程基于OBE理念的初步改革,完善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编排,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使课程更加适应了工程能力培养的新要求,为更好地向社会输送食品研究方向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