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的短期效果对比

2019-01-05靳云龙张泽邱诗洋陈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肩袖修补术关节镜

靳云龙 张泽 邱诗洋 陈锋

肩袖撕裂是骨科常见损伤症状,多是在各种暴力作用下导致冈上肌、冈下肌等部位肌腱组织损伤,按损伤的程度可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1]。部分撕裂可无明显疼痛,外展肩关节70~120°后会产生相应疼痛感,其发生部位在肩袖撕裂部分与肩峰下接触区域,主动外展时无对抗阻力产生,影响肩关节活动功能[2]。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疗效较好,但部分陈旧性患者在保守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不理想,需给予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比不同治疗措施的短期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肩袖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依据症状、体检及肩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肩袖撕裂,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50.12±4.63)岁;小型撕裂2例、中型撕裂20例、大型撕裂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0.17±4.95)岁;小型撕裂3例、中型撕裂15例、大型撕裂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无凝血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者;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患者配合治疗,且愿意术后按时随访;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时间>6个月,且未经任何治疗。

1.2.2排除标准 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肩胛盂骨折、盂唇撕脱伤及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者;癫痫、肌肉神经源性疾病所致肩关节功能障碍者;全身性及肩关节局部感染者。

1.3方法

1.3.1观察组 给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经肩关节后侧入路,置入关节镜,检查盂肱关节,确定关节层肩袖基本正常,将关节镜置入肩峰下间隙,使用射频、刨刀对肩峰下间隙进行清理,同时观察其表面是否存在撞击表现,如存在撞击表现,则同时给予肩峰成形术。观察肩袖滑囊层基本正常,找到腱内撕裂部位,凹陷、肌腱张力减小等部位使用刨刀将腱内撕裂,变为完成撕裂,对撕裂前后径大小进行测量,将其分为小型撕裂、中型撕裂、大型撕裂及巨大型撕裂。对肩袖组织进行清理,充分显露肩袖足印区,同时对其进行处理,促使其成为新鲜骨床,使用探钩对撕裂裸露的足印区前后径大小进行测量。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术后肩肘带固定于内旋30°、外展20°位。

1.3.2对照组 给予非手术方法治疗。给予患者塞来昔布(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20,规格:2 kg/袋)首剂400 mg,必要时可再服200 mg;随后根据需要,2次/d,200 mg/次+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49,规格:40 mg×6贴)2次/d,贴于患处。同时给予患者活动度锻炼及肩周肌群肌力锻炼等。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ASES评分、UCLA评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6.35±0.21)分,治疗后(4.22±0.37)分,治疗后5个月(2.15±0.12)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6.37±0.41)分,治疗后(4.87±0.12)分,治疗后5个月(2.89±0.27)分。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8,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5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3、13.718,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ASE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ASES评分(12.31±0.36)分,治疗后(20.56±2.12)分,治疗后5个月(32.51±2.58)分;对照组治疗前ASES评分(12.39±0.54)分,治疗后(18.33±2.54) 分,治疗后5个月(30.25±2.47) 分。治疗前,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5个月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2、3.466,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UCLA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UCLA评分(18.65±2.31)分,治疗后(28.64±2.33)分,治疗后5个月(31.22±0.12)分;对照组治疗前UCLA评分(18.67±2.14)分,治疗后(20.36±2.37)分,治疗后5个月(30.28±0.17)分。治疗前,两组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5,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5个月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46、24.743,P<0.05)。

3 讨论

肩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组织,其活动度大,稳定性高。其中肩袖组织是支持肩关节活动稳定的主要组织结构,通过动力稳定结构,维持凹面压缩机制稳定性,以此起到稳定肩关节的作用[4]。肩袖撕裂会对动力稳定结构造成破坏,增加肩关节脱位几率,外科手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主要方法,一般对肩袖力偶平衡、无脱位复发者或疼痛较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对巨大肩袖撕裂及陈旧性者,则需给予手术治疗。随着关节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以其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5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SES评分、UCL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提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中,通过对肩袖的不同撕裂,选取不同缝合方式,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能够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同时其还可以降低对三角肌的损伤,从而避免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及肩关节粘连发生,且由于切口小,因而创面愈合快,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野广泛,可更好的对肩袖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肩袖松解,还可对其他肩关节病进行排除,同时更有利于手术方案及术后康复训练的制定,改善预后[6-8]。此外,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早期肩关节疼痛轻微,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好,促进了肩关节功能恢复。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同时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多伴有较重心理压力,导致机体耐受度降低,影响其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强化心理干预,缓解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纠正不良观念,协助患者树立正确治疗观念,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提升耐受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疼痛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袖修补术关节镜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