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实验在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2019-12-04陈赢
陈赢
近些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可谓是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据欧洲1份尸检报告显示,在1978~1982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6%,而到1988~1992年则升高到4.1%[1]。在美国,10年中真菌感染由2‰升高至3.8‰,同时,在全部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中,念珠菌菌血症排在第4位,而死亡率排在第1位[2]。深部真菌感染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据报道,侵袭性念珠菌病、曲霉病的死亡率分别可达到10%~49%、62%~85%[3]。目前,病原学检查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但出结果慢,且灵敏度不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G实验也称为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是目前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最有价值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G实验在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4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19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0.57±8.74)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液3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0.1 ml,加入0.9 ml的样品处理液中,然后以70℃环境孵育10 min,取出后放入冷水浴中冷却5 min,待检。同时收集患者的痰液标本,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生理盐水漱口后自然咳痰至无菌容器中,或者对于干咳无痰的患者可采用双管保护的标本毛刷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待检。
1.2.2G实验方法 取0.2 ml待测血清样本,加入酶反应主剂中,待其溶解后,转移至无热原平底试管中,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标准曲线自动计算出1-3-β-D葡聚糖的含量。阴性:1-3-β-D葡聚糖的含量<10 pg/ml;阳性:1-3-β-D葡聚糖的含量≥20 pg/ml。
1.2.3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 痰液标本以无菌接种环,取干酪样或脓性部分的痰涂成均匀薄片,进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根据《全国临床操作规程》配置革兰染色液,仪器为PREVIColorGram12自动革兰染色仪。同时将痰标本在沙保氏培养基(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连续划线涂抹,置于35℃的孵育箱中培养48 h,挑取沙保氏培养基上的真菌菌落,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日产尼康)下观察,确定为真菌后,用WalkAway40系统(美国)鉴定。
1.3诊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情况及检查结果。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是根据欧洲肿瘤研究治疗组织深部真菌感染合作组提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情况比较 48例患者中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阳性率为52.1%(25/48),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7株,克柔念珠菌3株,曲霉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G实验阳性率为68.8%(33/48)。G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查结果 48例患者中临床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29例。G实验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3.10%(27/29)、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81.82%(27/33)、阴性预测值为86.67%(13/15)、准确性为83.33%(40/48)。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为65.52%(19/29)、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76.00%(19/25)、阴性预测值为56.52%(13/23)、准确性为66.67%(32/48)。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查结果
3 讨论
近些年,由于重症疾病患者的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有资料显示,HIV感染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高达47.4%,慢性肺部疾病为9.3%,白血病为3.1%器官移植为1.3%[4]。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加上诊断水平有限,早期诊断异常困难,预后较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死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多达65万,在ICU中的发生率达到17.0%,其中死亡率就高达38.0%[5]。据2011年我国大规模研究表明,深部真菌感染率为8.9%,总体死亡率达到13.4%,与其他国家有所差异的是,我国主要以曲霉菌感染最多,占到70.0%左右,而白色念珠菌占27.5%[6]。
真菌培养和涂片法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传统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临床价值有限,如真菌培养的时效性差,不能用作快速诊断,影响因素多,从痰、尿标本中分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等条件致病菌时,还需要与真菌涂片直接镜检相结合进行判断。而单纯真菌涂片直接镜检的检出率较低,对于血液等无菌体液标本,如果发现有真菌存在则可马上诊断,否则,只有在查见有大量菌丝时才能诊断。很多真菌的细胞膜中都含有1-3-β-D葡聚糖,这是构成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当机体受到真菌的侵害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真菌,从而可使1-3-β-D葡聚糖释放到体液中,而浅部真菌感染不会引起这个过程。因此,观察体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能够反映有无深部真菌感染[7]。研究表明,除隐球菌、接合菌外,G实验能够用作念珠菌、曲霉、毛孢子菌等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无需培养,能够快速出结果,只是无法确定菌种[6]。本研究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阳性率为52.1%(25/48),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7株,克柔念珠菌3株,曲霉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G实验阳性率为68.8%(33/48)。G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临床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29例。G实验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3.10%(27/29)、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81.82%(27/33)、阴性预测值为86.67%(13/15)、准确性为83.33%(40/48)。真菌培养联合镜检法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为65.52%(19/29)、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预测值为76.00%(19/25)、阴性预测值为56.52%(13/23)、准确性为66.67%(32/48)。不过由于新生隐球菌厚壁荚膜等原因可能引起假阴性,同时恶性肿瘤、使用蘑菇、静脉使用抗生素、血液透析等原因可能引起假阳性。因此,G实验虽然对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必要时仍需要与病原学检查相结合,以提高准确率。
综上所述,G实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效能高,优于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