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9-01-05尹艳王奕丹左冬冬付琳

中医药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正气脏腑中医药

尹艳,王奕丹,左冬冬,付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1-2]是以运动后不适、极度疲劳、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组成的虚损性疾病症候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3]。虽然对于CFS的诊断标准还有所争议,但综合这些标准CFS的患病率在0.3%~1.8%之间[4-5]。在我国部分地区小样本调查也显示CFS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6],陈奇等[7]研究发现,公务员群体CFS检出率随年龄降低有增加趋势。我国虽然没有大数据的流行病学研究,但相关研究也在积极开展。现代医学运用营养支持或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然而对CFS认识不够全面,提出的治疗方案尚不完备,不能达到缓解CFS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中医根据虚劳病辨证,运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和综合治疗等方法有显著疗效。因此,对运用各种方法治疗CFS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于研究CFS疾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CFS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并对运用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慢性疲劳人群机制及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CF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多与神经内分泌异常、免疫异常、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相关,运用补充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营养疗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等方法治疗CFS。Comhaire F[8]运用含有二氯乙酸钠的创新营养学方法治疗CFS患者,10例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2例患者治疗没有发挥任何有益的效果。Ostojic SM等[9]采用口服胍基乙酸(GAA)观察对慢性疲劳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补充GAA能积极影响CFS妇女的肌酸代谢和工作能力,但GAA对全身疲劳和肌肉骨骼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没有影响。Collin SM等[10]研究表明,成人伴有多个症状的CFS患者,目前通过治疗改善症状的可能性不大。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

中医文献中有疲劳及相似症状的记载,“疲劳”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11],综其病因[12]如下:1)禀赋不足,体质虚弱;2)生活无度,后天失养;3)外感失调,内伤五脏;4)病后失养,正虚邪复;5)失治误治,久成劳损。病机主要为五脏功能虚损,机体失于气血濡养。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病属于“虚劳病”范畴,本质是脏腑功能低下,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阳气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甚至气血阴阳俱虚,多数病机较复杂,常常虚实夹杂,伴有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如气滞、痰湿、瘀血、湿热等。中医药治疗CFS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和综合治疗等。

2.1 中药治疗

欧洋等[13]运用归脾汤加减对比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80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李立华等[14]运用自拟神气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80例,8周后有效率达91%。高静等[15]运用温胆汤和四逆散对照西药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0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2.2 针灸

梁蔚莉等[16]采用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0例,治疗组在改善疲劳状态及睡眠方面疗效显著。罗海丽等[17]采用雷火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85例,实验组采用雷火灸,对照组采用清艾条悬灸,均选用神阙穴、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两组均可改善慢性疲劳症状,提高CD3+含量和促进CD4+/CD8+比值恢复平衡,但雷火灸组效果更佳。安贵霞[18]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00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F-14评分优于对照组。

2.3 推拿

陈飞腾[19]采用通经调脏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2例,治疗组治疗后耐力MF增强,肌力RMS增加。齐惠景等[20]采用醒脑开窍法配合捏脊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39例患者总有效率89.74%。陈媛清等[21]采用推拿治疗气虚型慢性疲劳症状患者38例,运用捏脊法配合一指禅法有显著疗效。

2.4 拔罐

陈翔[22]运用走罐法与闪罐法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5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能改善生活质量,且走罐组优于闪罐组。王庆波[23]等运用太极阴阳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50例,前后对比观察,疗效确切。

2.5 综合治疗

李欢等[24]采用膏熨法或脊柱调理法和茶疗的治疗方法干预肝郁气滞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40例,两组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状态,缓解患者肝郁气滞的症状。嘉士健等[25]采用经络刮痧配合透灸足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60例,疗效显著。唐农等[26]观察对比艾灸与推拿疗法治疗亚健康状态脑力疲劳患者100例,推拿疗法操作于头面及腰背部,艾灸疗法采用艾条温和灸疗法灸印堂、神阙穴,均能改善亚健康脑力疲劳状态,二者无优劣之分。

3 讨论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压力越来越大的生活环境都可能导致以疲劳为主症的慢性疲劳状态出现,如《黄帝内经素问》[27]:“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笔者在临床中也发现,元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是导致各类病理因素产生进而出现慢性疲劳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28],有效的饮食、运动及心理干预可以改善CFS患者疲劳状态,且安全可靠。而我国对于CFS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也进入了探索阶段,如黄海晓等[29]应用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38例进行干预,疗程结束后患者心理压力有所缓解。郭霞等[30]研究表明黑龙江地区居民大多呈阳气虚的体质。由于CFS病机的复杂性,可以运用养正除积法进行干预治疗。养正,即养护脏腑正气,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的盛衰在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9],即当正气不足,外邪就会乘虚而入,侵犯人体,故使发病。保证机体各脏腑正气不伤不损,是保持平和质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中医“治未病”基本思想之一[30]。针对气滞、痰湿、瘀血、湿热等病理因素应用“除积”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基于养正积自除思想的中医健康管理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饮食

食物都具有一定的寒、热、温、凉偏性,过食易导致体质偏颇,损伤脏腑正气,从而导致疾病形成,如《脾胃论》[31]:“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可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32]并结合体质学说及对食物的四性五味划分并对慢性疲劳人群进行指导,使其营养摄取充足、丰富,养护脾胃正气,这是养正积自除思想中“不伤不损即是养”观点的体现之一。

3.2 起居

规律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养正积自除思想的又一体现,也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生命状态的重要保障之一。如《黄帝内经素问》[29]:“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昼则阳生,夜则阴长,相辅相成”告诫我们要休息有常,昼夜不分则阴阳失衡,导致正气虚损,从而引发疾病。

3.3 运动

合理地锻炼身体可以促进人体周身经络气血畅通,不仅会使人体肌肉骨骼得到充分滋养,还会改善脏腑功能,从而使身体正气得到充养,机体功能完善。反之,则会使机体正气减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慢性疲劳人群体质虚弱,更应注重养护正气,注意运动的适度,过劳则伤脾。

3.4 情志

七情致病,首先影响脏腑气机,气机逆乱,升降无序,故使内伤,即《黄帝内经素问》[29]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但是,正常的情志不会导致脏腑逆乱、疾病产生,只有在“过”的情况下,即情志刺激过大、持续时间过长、超出个体承受能力,才会导致脏气损伤产生疾病。而通过对情绪的调控,也可以起到干预CFS的效果,如蔡之幸等[33]运用五行宫调(正调式)音乐联合理虚解郁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有效改善CFS患者疲劳状态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运用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能起到显著疗效。养正积自除思想在治疗CFS中强调对患者的辨证施治,不能“见病下药”、盲目地使用非药物疗法,如肥胖患者的痰湿为病理因素,不能单单使用除湿药,根据其痰湿由脾气虚导致,脾气虚的本质为脾阳虚,应配伍补益阳气的药物,并佐以滋阴药且防止除湿药、补阳气药燥热伤阴;阴虚质患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气虚患者不宜使用放血疗法等。而CFS患者本质为脏腑正气不足,气虚则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虚则运血无力,血瘀脉络,可采用基于养正积自除思想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CFS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近年来,慢性疲劳患者逐渐增多,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挖掘宝贵医药遗产,对运用各种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治疗CFS进行了各种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多数人认为运用中医药治疗CFS有效,是目前常用治疗CFS的手段,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没有完备的诊疗方案及健康管理模式,限制了中医药治疗CFS的推广应用。笔者认为,可以对已有方案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也可以采用内容丰富、无副作用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干预CFS进行研究,使中医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正气脏腑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