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设施技术助推农业经济发展
2019-01-05孙亚君
孙亚君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办事处,山东 昌邑 261300)
山东昌邑市种植大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都昌街道伍塔村是昌邑市大姜生产的发源地,都昌街道高逄村是全国地理标志品牌“昌邑大姜”的培育地,大姜生产是昌邑市20多年来的龙头产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姜价格的不断上升,大姜面积迅速扩展,大姜生长期长、生长条件适应性要求高,姜农劳动量大。大姜种植前期的调姜沟是姜农种姜时节最沉重的农活,调沟时的3、4月份姜地随时可见,夫妻2人弓着背,一个扶犁,一个拉犁的景象,俗称“2人抬”,犁好后还要用脚踩姜沟背,要踩的平实才好,姜农真正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起早贪黑累个半死,农户因为劳动量过大往往几个户联合完成,几户下来要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调姜沟。姜农庄稼不收年年种,即使姜价下跌时,调姜沟也是每家每户必须要面对的坎。而人工调姜沟还会出现打弯、深浅不一等情况,影响下种后姜苗的整齐。为了减轻劳动量,聪明的当地姜农研究发明了用于调姜沟的简单手扶式姜沟机,一个人就能操作。现在机械专家为姜农发明了调姜沟机,新型农业姜沟机在地里自动调沟,调沟的同时将沟背压实,帮助姜农彻底解决了调姜沟的大问题,普通的机械每天能调姜沟8~10亩,能够代替人工20多人。标准、平直的姜沟仿佛是漂亮的美术线,平整的沟背也是让人看了舒坦,有利于姜苗出苗高矮一致,有利于浇水时的湿度均匀,保证了苗齐苗壮,便于管理,增加产量。新型调姜沟机更是功能多,配套齐全,集耕整、田间管理于一体,大姜管理中后期的2次背沟、培土也能够机械化操作,真正把姜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新型农业设施的广泛使用,解放了生产力,种姜成了昌邑市姜农的一项阶段性的农活,夫妻二人只需要在种姜、施肥、背沟、收获时分别拿出几天时间,就能保证10亩大姜的生产。昌邑市是丝绸之乡,纺织印染、石化工业发达,从农业一线解放了的姜农农闲时就近打工增加收入,自2008年以后姜农每年人均增加收入1.3万多元。
大姜生长喜温、喜湿、耐阴,姜农90年代生产初期遮阴普遍用插麦草杖的方式,后覆地膜到支小拱棚,通过在农膜上打孔通风调节温度,再到钢架大拱棚、遮阳网的大量使用,极大改善了大姜温、湿、光照条件,促进大姜产量从每亩鲜姜5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的每亩1万多公斤。
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昌邑市大姜生产从农业设施的机械化、工业化开始现代新型设施农业的生产。由于现代智能化的应用,现代高效种植大棚具有农业设施栽培的能力,兼具管理的能力。新型大姜温室是通过采用现代钢架结构建设温室大棚,使用新型覆盖充气囊的大棚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使用可控的农业设施,掌握温室控制的基本原理。农业机械和智能技术操作,改变大姜生产环境,为大姜生产提供更适宜的温度、湿度、遮阴、和气等环境条件,更大可能延长大姜生产时间,保证了高产高效。因为温室大棚保护设施的使用,能够防止病虫害的侵袭,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或很少使用农药,加上有机肥的或液肥的使用,能够配方施肥精准控制,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在节约资源中能够进行更有效的生产。昌邑市都昌街道依托坤福、宏大2个大姜市场,进行大姜现代设施农业的绿色大姜生产,现在就有现代设施温室大棚1万多亩,大姜生产作为昌邑市龙头产业进入了规模经营,设施智能化生产的阶段。由于现代人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视,绿色无公害大姜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大田生产的大姜,大量出口海内外,带来了大姜的溢价,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农业设施在大姜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看到农业设施技术是农业生产模式的巨大改变,会减少农业成本、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是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设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