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珠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0-03-31刘青春张华威
刘青春 张华威
摘要:概述了都昌县珠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珍珠贝类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丰富珍珠贝类产业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珍珠养殖的低成本运作以及要注重环保,促进珠贝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都昌;珠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6.2 文献标识码:A
都昌县地处鄱阳湖北岸,全县总人口83万(其中:农业人口67万),辖24个乡镇,其中有21个乡镇约59万人滨湖而居,是一个水域辽阔的湖滨大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湖区经济特色的渔业大县。自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称号以来,该县珠贝(珍珠、贝类)产业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发展期。2019年,全县珍珠养殖面积1.5万亩,产珍珠42吨,加工珠核200吨,加工贝类工艺品5000万件,加工贝类装饰材料200万平方米,珠贝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年总产值超过8亿元,出口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珠贝产业已成为该县特色明显、竞争能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链较为完备的块状经济。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珠贝产业逐浙成为都昌滨湖地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淡水有核珍珠享誉全国,珠核、贝类工艺品、贝类装饰材料全国加工量最多,影响力最大。
规模上看:首先,在养殖方面,在全国市场疲软、环保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2019年该县珍珠养殖面积虽然缩减为1.5万亩,养殖产量也缩减到42吨,但超大珍珠产量稳步提升,达到12吨,占到珍珠养殖总产量的30%,产值2019年约为2亿元。其次;在加工方面,受市场行情波动和国外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珠核、贝类工艺品和贝类装饰材料的产量每年分别保持在200吨、5000万件和200万平米左右,珠贝加工总产值2019年约为5.8亿元。第三,在市场营销方面,2019年实现营销收入0.2亿元,主要为互联网线上营销运行势头良好。
政策上看:为促进珠贝产业新一轮发展,2017年县政府新出台了《都昌县促进珠贝产业园发展优惠方法》。《办法》从用地、税收、收费、奖励、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入驻都昌县珠贝产业园(包含县珠贝文化产业园、周溪珠贝产业孵化园、产业发展规划可养区内珍珠养殖基地)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优惠扶持。《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都昌县珠贝产业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以2019年为例,政府在财政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用于珠贝产业的扶持金额仍达到200万元以上。
结构上看:一是珍珠养殖逐渐向能人大户集中。近年来,克服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凭着政策的强力扶持、精细化的管理,科技含量的提升,集成化技术的运用,内引外联的做大做强等,珍珠养殖开始向大户、能人集中,目前,我县的珍珠养殖面积80%集中到能人大户手中,其中:规模最大的养殖大户曹新国,其珍珠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是江西省名符其实的“珍珠大王”。二是珠贝加工企业逐渐向园区集中,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依靠市场引导,珍珠饰品、珠核、贝类工艺品及装饰材料的加工近年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纷纷进入珠贝加工园区,几家大型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网站、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保证贝类加工原材料的可靠质量和充足供应,还组建了自己专属的深海贝类打捞队,到各国际海域从事深海贝类打捞工作。至2019年底,全县规模以上的珠贝加工企业(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已达到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资源上看:都昌县拥有水域总面积205.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0.1%,其中鄱阳湖水域面积 185万亩(吴淞高程18 m水位),占整个鄱阳湖的三分之一以上,内湖可利用水面20.5万亩,包括千亩以上湖泊18座、中型水库三座、小(一)型水库34座、小(二)型水库221座、精养池塘5万亩。从整体来看,水质呈弱碱性,水体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宜鱼、蚌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辽阔的水域、优良的水质和富足的劳动力为发展珠贝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例如我县多宝乡老爷届、团子口等鄱阳湖水域所打捞的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原种资源就被省内、外多家科研及育种单位选定为优质纯正的鄱阳湖区原种。
1.2 都昌珍珠及贝类系列产品在全国市场知名度、占有率仍一路领先,超大珍珠、装饰材料,全国首创。
在珍珠养殖方面,实施“精品”战略,致力打造国内最大的规模化超大珍珠养殖基地,如江西鄱湖实业有限公司,超大有核珍珠的养殖面积5000亩,培育的超大珍珠最大达到了20毫米,属国内领先;有色珍珠生态养殖也是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在加工方面,着力打造“珠贝文化产业园”和“周溪珠贝产业孵化园”。“珠贝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集产品研发、行标检测、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珠贝类产业发展集群,是我县引导珠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品牌的有效举措。园区由孵化、加工、科创等板块组成。加工区规划用地119亩,主要生产珍珠核、贝壳工艺品、马赛克建材装饰品等各类产品,规划设计厂房27栋,总面积2.9万平方米,综合楼12栋6500平方米,当前已入驻企业17家,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3600万元,安排就业1000余人。“周溪珠贝产业孵化园”,规划占地50.4亩,其中已报批工业用地44.92亩,建筑面积222948平方米,项目目前已经启动建设,建设后可容纳工人800至1000人,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1000万元左右。
在品牌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县珠贝产业注册商标共计12个,其中获江西省著名商标2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完成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获省级龙头称号3家,多家企业获多项奖励和荣誉,部分公司在中国珍珠网有自己的宣传黄页。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据相关资料表明,近年来全国淡水珍珠年产量在700吨左右,而都昌2019年淡水珍珠养殖产量为42吨,市场占有率约为6%,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级别县(市、区)领先地位。且有核珍珠、超大珍珠和有色珍珠养殖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珠核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贝类工艺品及装饰材料发展很快,贝类工艺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装饰材料市场占有率达90%。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我县珠贝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
1.3 珠贝产业已成为我县沿湖渔(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都昌是渔业经济发展大县,靠水吃水,来自渔业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占相当的比重,而珍珠产业又是渔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以2019年为例,珍珠系列产品实现总产值8亿元,其中:珍珠养殖业2亿元,珠贝加工5.8亿元,市场营销收入0.2亿元,给全县带来人均增收超过200元。
都昌珠贝产业主要分布在周溪、西源、三汊港、苏山、北山等鄱阳湖周边水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区涉及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0%。块状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得益于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政府引导大力扶持,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的政策优势;融资机制灵活多样性,较好破解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不足的难题;养殖及加工方式的改变,提升了产业的整体水平;良好的良种、防疫、手术、信息体系完备構建,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珍珠产业已形成“基地规范化、加工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市场网络化、设计国际化、服务一体化”的基本体系,并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基地规范化反映在:严格执行十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合理制订水产业发展规划,严格划定珍珠可养区、禁养区,在可养区内,大力推广先进模式,科学确定养殖规模、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实行蚌鱼混养,以鱼带蚌、以蚌净水,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实现少投肥、甚至零投肥,不仅水质良好,而且效益可观。
加工标准化反映在: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地方标准,从贝壳选择、切胚、归方、打磨、抛光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其工艺流程主要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感应选材设备,订立高标准的选材标准,从原材料入手监控品质;二是采用进口全钢切割刀片工艺,产品切割边少、边直、质高;三是采用国际领先的振筒振光设备以及流筒化学抛光,保证了产品上乘的光泽度和质感;四是采用精密的定形修正设备,保证了产品规格的合格率,密拼实现无缝拼接;五是经六道粗细打磨工序,保证成品平直、圆润的边角;六是采用先进的抛光设备,使密拼类大板材产品整体感强,光泽度高,质感温润,保留了珠宝的天然光泽。
管理现代化反映在:建立了严格的水域环境监控和责任管理机制,环保和渔政部门定期深入各鱼蚌养殖水域抽取水样,检测水质,一次不达标,警告整改;二次不达标,直接取缔,只要触及环保底线,坚决处理,决不含糊。
设计国际化反映在:骨干企业大多自己培育产品设计团队,利用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从原料的搭配,工艺改良,注入产品的文化、民族、宗教内涵,将产品研发和创新引领时尚潮流,如“贝景产品研发中心”已签约多名一流的品牌设计师,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产品设计和空间大师,将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应用到产品研发和设计当中,同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和法国的巴黎三个城市成立了“贝景创意设计中心”,为品牌从产品到空间的搭配实现了无缝对接。
市场网络化反映在:一是在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设立销售分公司,二是几家主要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及黄页,三是打响自主品牌,“兆骏、珑曜、贝壳龙、卡诺莎、贝景、珍珠村、鄱湖珍珠、圣兰、周溪珍珠、鄱湖明珠”等产品通过创评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参加社会公益性的活动,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服务一体化反映在:一是渔业主管部门的全过程技术培训,并深入养殖区进行技术咨询;二是苗种的检验检疫;三是进行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及交流,四是同科研院校进行科技对接,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支撑;五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六是适时举办歌咏会、诗词会、笔会、文艺晚会,倡导具有我县地区特色的“珠贝文化”;七是积极组织珍珠及贝类工艺品研讨会,进行学识交流。
1.5 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在该县农业科技普及率、运用率、辐射率最高,科技支撑、示范作用明显。
自20世纪80年代该县育珠能手邹乐道人工培育出象形珍珠以来,珍珠养殖的基本技术为湖区渔民所掌握,每年去外省、市进行植珠手术的务工人员就有500余人。因此可以说,这项技术的普及率、运用率及辐射率是其它地区所没有的。近年来,通过“水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培训、珍珠集成化养殖技术及鱼蚌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等项目在我县的实施,我县的珍珠养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产业园区机声响、小贝壳上做文章”一百多年加工历史可以说明: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钮扣加工,到80、90年代的珠核加工、再到现在的贝类工艺品、装饰材料加工,可以说是艺传绵绵,百年不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产业中著名品牌少,驰名品牌无,尤其是珍珠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的研发能力较低,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滞后;二是以珠贝为原料的保健、美容、养生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起步较晚;三是县珠贝文化产业园还在建设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3 几点建议
3.1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
建议成立都昌县珠贝产业发展研究所,由县财政每年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再整合相关项目扶持资金,对育珠蚌种质资源的保护、珍珠养殖的关键技术、珍珠及贝类工艺品的关键加工环节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
3.2 加强珍珠贝类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一方面可借助都昌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传承百年的珠贝文化,以“江西之美在鄱湖,鄱湖之美在都昌,都昌之美在珠贝”为目标,大力发展“珠贝文化旅游经济”,另一方面,又通过旅游来带动珍珠贝类产业的发展。
3.3 丰富珠贝产业的文化内涵
都昌县拥有近百年的珠贝历史,凝聚了灿烂的珠贝文化,要积极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在产业文化层面研究如何彰显都昌县“百年珠贝文化之辉煌”。
3.4 积极探索珍珠养殖的低成本运作
在珍珠市场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借助于专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鼓励和帮助养殖户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鱼蚌混养、从幼蚌养起,先无核后有核、钩珠再种,适当延长育珠蚌的育珠周期,是目前珍珠养殖低成本运作的成功模式,同时在拓宽珍珠形状、提高珍珠品质上下功夫,以极大推动珍珠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3.5 注重环保,促进珠贝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使珍珠养殖成为环境友好型的净水渔业,要强化对珠贝产业园内粉尘和尾水等排放物的监管力度,使“珠润天泽、生态都昌”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